【看展覽】2025好感空間展,一場從生活中長出來的設計策展

【看展覽】2025好感空間展,一場從生活中長出來的設計策展

在這個總是加速的年代,好設計不再只是高高在上的美學標竿,而是滲透在日常中,成為讓人放慢、沈靜、感受的生活方式。今年小暑將至之際,由佶士達展覽策畫、CSID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共同協力的年度盛會──第三屆「好感空間展」熱鬧登場,從生活及風格的角度解構材料與日常的關係,不只是一場展覽,更是一種關於當代生活、設計與價值的提案。   策展式商展:以觀點為引,匯聚創意與對話的場域...

【跳島自由行】澎湖群島筆記:以橋為路,串島成詩

【跳島自由行】澎湖群島筆記:以橋為路,串島成詩

Foreword 跳島,指的是在島嶼之間來往旅行,具有很大的機動性,樂此不疲地把一座座島嶼收集到自己的旅遊地圖上。 在以多個小島組成的旅遊地,這是一種最能深度遊覽與盡興玩賞的方式。如果你也計畫往多島之地出發,不妨來規劃一次跳島旅行!   說到跳島,你也許會立刻聯想到搭船乘風破浪,但在由90座大小島嶼所組成的澎湖,跳島,也可以踩著油門前行。不同於傳統島嶼印象,澎湖的「跳島」旅程,有船行海上的壯闊,也有橋連島嶼的奇想。原來,島與島之間,也可以只差一段車程!...

【設計師書店】當泡澡變成閱讀──你來到的,不只是圖書館

【設計師書店】當泡澡變成閱讀──你來到的,不只是圖書館

Foreword 獨立書店的風潮方興未艾,不同主題、風格的獨立書店持續綻放。 其中,有部分由設計師打造的特色書店,以設計為選書主軸,以空間為風格展演;亦有甚者,邀請不同文化領域權威擔任選書顧問。而走訪這些書店,透過空間與文字,我們閱讀設計生活更豐富多采的可能性。   在台北松菸園區的北側,有一處不易發現的轉角。穿過煙廠的舊管線與厚重歷史,在一道道微微泛光的牆面後,你會遇見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澡堂」。但這裡早已不再是往昔工人洗去勞累的地方,而是一場閱讀的沉浸體驗,一座讓知識與感官一同甦醒的文化場域。  ...

【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Foreword 當代抽象藝術巨匠江賢二,一生奉美為信仰。90年代末,他回到故鄉台灣,來到台東金樽,在天地山海之間,讓身心浸潤於光與色的交織,感受自然的呼吸與靈魂的悸動。最終,他傾盡所有,將畢生的藝術關懷化為實體,築起「江賢二藝術園區」。這座藝術殿堂將於2025年3月啟幕,承載著他無私的信念,願以美為橋梁,療癒世界、淨化人心,為後世留下恆久而燦爛的精神遺產。   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說:「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一定同時也是個偉大的詩人!」(Every great architect...

【李芝瑜專欄】在建築之間流浪,首爾的設計漫遊指南

【李芝瑜專欄】在建築之間流浪,首爾的設計漫遊指南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看人物】林友寒,以建築書寫人生哲學

【看人物】林友寒,以建築書寫人生哲學

Profile 林友寒 旅德建築師,東海建築學系畢業,在美國哈佛GSD MArchII 完成學業後,便投身國際知名建築師彼得‧威爾森(Peter Wilson)門下5年。於2003年偕同兩位德國建築師MARTIN BEHET、ROLAND BONDZIO在德國開業「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建築師事務所。2012擔任「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建築師,作品多在尋求現代建築在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現的自明性。  ...

【識冠德】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

【識冠德】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

Profile Moon Hoon Moon Hoon是一位以非傳統和玩味風格著稱的韓國建築師。他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並在紐約和首爾兩地經營建築事務所。他的代表作包括 Rock It Suda、Two Moon、S_Mahal 和 Wind House。此外,他設計的 Sangsang 博物館 在2005年榮獲韓國建築協會(KIA)獎。他的藝術創作也廣為人知,部分繪畫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柏林的 Tchoban 基金會收藏。  ...


最受歡迎文章


最受歡迎文章

【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Foreword 當代抽象藝術巨匠江賢二,一生奉美為信仰。90年代末,他回到故鄉台灣,來到台東金樽,在天地山海之間,讓身心浸潤於光與色的交織,感受自然的呼吸與靈魂的悸動。最終,他傾盡所有,將畢生的藝術關懷化為實體,築起「江賢二藝術園區」。這座藝術殿堂將於2025年3月啟幕,承載著他無私的信念,願以美為橋梁,療癒世界、淨化人心,為後世留下恆久而燦爛的精神遺產。   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說:「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一定同時也是個偉大的詩人!」(Every great architect...

【李芝瑜專欄】在建築之間流浪,首爾的設計漫遊指南

【李芝瑜專欄】在建築之間流浪,首爾的設計漫遊指南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看人物】林友寒,以建築書寫人生哲學

【看人物】林友寒,以建築書寫人生哲學

Profile 林友寒 旅德建築師,東海建築學系畢業,在美國哈佛GSD MArchII 完成學業後,便投身國際知名建築師彼得‧威爾森(Peter Wilson)門下5年。於2003年偕同兩位德國建築師MARTIN BEHET、ROLAND BONDZIO在德國開業「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建築師事務所。2012擔任「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建築師,作品多在尋求現代建築在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現的自明性。  ...

【識冠德】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

【識冠德】冠德 × 銘傳建築國際講座──走進韓國超現實建築師Moon Hoon的異想世界

Profile Moon Hoon Moon Hoon是一位以非傳統和玩味風格著稱的韓國建築師。他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並在紐約和首爾兩地經營建築事務所。他的代表作包括 Rock It Suda、Two Moon、S_Mahal 和 Wind House。此外,他設計的 Sangsang 博物館 在2005年榮獲韓國建築協會(KIA)獎。他的藝術創作也廣為人知,部分繪畫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和柏林的 Tchoban 基金會收藏。  ...

【明治風流】推動日治時期公共建築之舵手──森山松之助

【明治風流】推動日治時期公共建築之舵手──森山松之助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

【識冠德】冠德永續學 3.0:以人為本,以城市為主

【識冠德】冠德永續學 3.0:以人為本,以城市為主

從草創、成長到如今的穩健發展,冠德建設在「傳遞幸福生活價值」的願景下,45年來秉持誠信為本的理念,期待能藉建築實現各種美好的可能──1.0階段的冠德建設專注於打造精緻家園、提升服務品質,並將知識融入建築標準配備;隨著城市發展與軌道經濟的成熟,2.0階段投入捷運聯開案和車站商場,成為區域發展的有力推手。   邁向3.0階段的冠德建設,思考的不僅僅是建築本身,更關注「人」的需求,開啟複合式城區經營模式,以「KINDOM...

【遊台灣】老鷹不只是一種鳥!台灣猛禽的季節盛會

【遊台灣】老鷹不只是一種鳥!台灣猛禽的季節盛會

位處熱帶與亞熱帶間的台灣,特殊的地理位置與生物多樣性,成為東亞地區遷徙性鳥類南來北往必經的重要中繼補給站,甚至成為牠們季節性居留、繁衍後代的據點。而當期待的秋風吹起,天際出現成群飛羽,候鳥遷徙的季節盛事便將展開,一波波南下的鷹群,擔綱揭開序幕的要角。   老鷹不只有老鷹 這些英挺帥氣翱翔於天際的鷹或隼,在台灣,多數人把牠們統稱為「老鷹」。其實,「老鷹」是生物學家命名為「黑鳶」的一種「鷹」(香港人稱「麻鷹」),用「猛禽」來統稱種類眾多的鷹與隼,甚至用「日行性猛禽」,更為恰當。...

【葉怡蘭專欄】乾麵國度

【葉怡蘭專欄】乾麵國度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略微熟悉我的日常食飲的朋友應該多多少少察覺到,我是百分百澱粉控,餐餐無澱粉不歡,且定然非得足量,否則便覺空落落沒吃飽。...

【名人書房】郝譽翔:旅行是一種求知方式,也是一種閱讀

【名人書房】郝譽翔:旅行是一種求知方式,也是一種閱讀

從厭世少女邁入樂活中年的小說家郝譽翔,著作獲獎無數。旅行是她熱愛的求知方式,且不設限地雜讀好書,在文字的世界裡徜徉想像,讓閱讀成為人生路上最好的伴侶。   回首舊事憶城北  郝譽翔年幼自高雄北上搬遷至北投,即使現在已不住在當地,仍堅持自稱「北投人」。談到成長時期的這座溫泉小鎮,在地理與文化上與繁華市中心有明顯的區隔,特別是70年代起酒家產業衰落,讓這裡始終有一種邊陲的孤寂感。然而,隨著一步步離開故鄉的成長過程,她在內心中始終保有對北投的情感牽絆,這也成為了寫下《城北舊事》的契機。...

【日用好設計】吳東龍的設計生活五選

【日用好設計】吳東龍的設計生活五選

Foreword 生活的質感是由細節構築而成,好設計也不是僅可遠觀的藝術品。2024年,《居心誌》推出全新單元「日用好設計」,邀請各界達人以獨到的眼界經驗與美學觀點,分享他們的生活用物學以及親自挑選、覺得好用的日常小物5選,讓更多人深切感受:美學不是陽春白雪,而是日常所見所得,進而習得如何藉由設計改變生活、豐富生活的趣味與歡喜。  ...

【學設計】台灣智慧宅,打造未來城市的想像藍圖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變化,智慧宅(Smart Home)正逐步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石。在高齡化社會與後疫情時代的雙重影響下,智慧宅不僅提升居住便利性,更肩負解決人力短缺與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角色。   智慧宅的核心技術與應用...

【跳島自由行】澎湖群島筆記:以橋為路,串島成詩

Foreword 跳島,指的是在島嶼之間來往旅行,具有很大的機動性,樂此不疲地把一座座島嶼收集到自己的旅遊地圖上。 在以多個小島組成的旅遊地,這是一種最能深度遊覽與盡興玩賞的方式。如果你也計畫往多島之地出發,不妨來規劃一次跳島旅行!  ...

【好生活】什麼是里山生態?

明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Earth Day)。這天不只是一年一度的綠色嘉年華,而是希望越來越多人一起加入環境保護這個行列,全球各地保護地球的實際行動,是人類改變生活的轉捩點。2010年,在日本舉辦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了「里山倡議」(Satoyama...

識冠德

【識冠德】冠德天晴 全齡樂居宅的美好價值

理想的生活該是什麼樣貌?人生不同階段必然有著不同的需求,對於此一大哉問終究難有相同的答案。然而,不難發現在追求的過程裡,各種獨立的需求與元素不斷產生連結、往前推進構成一個幸福的整體,一座全齡皆樂的理想家園逐漸成形的過程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