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在台灣】Manuel Alvarez-monteserin Lahoz:建築,應如浪潮般自由

【建築大師在台灣】Manuel Alvarez-monteserin Lahoz:建築,應如浪潮般自由

Foreword 建築是不同文化之間的連結,透過建築,重新解譯一塊土地更多可能的樣貌。 今年,我們聚焦那些在島上落成或即將誕生的世界級之作,也看見本地建築師與國際名家攜手合作的精彩篇章。每一座建築,都是一次跨越邊界的對話,一場關於土地、時間與創造力的深刻共鳴。透過它們,我們看見台灣與世界,不再只是連結,更是彼此成就的風景。   位於高雄亞洲新灣區核心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Kaohsiung Music...
【宗教建築的現代性】台灣當代佛寺的靜觀美學

【宗教建築的現代性】台灣當代佛寺的靜觀美學

Foreword 如果說建築是人與生活的連結,宗教建築則是同時連結人與神性、人與人心的橋梁。 當代的宗教建築已經不僅只追求宗教的功能性,更多時候展現的是建築師對於心靈力量和神性的探究,同時,更是在地生活、聚落經濟的縮影。從台灣到世界,透過現代宗教建築巡禮,從不同的視角與高度,閱讀不同地域的文化與歷史。  ...
【李芝瑜專欄】胡志明市的設計周散記

【李芝瑜專欄】胡志明市的設計周散記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建築】從危橋重生到地標再現,跨越時間的台灣橋影

【學建築】從危橋重生到地標再現,跨越時間的台灣橋影

Foreword 橋,這一人類文明的重要象徵,也是連結的直觀顯現,自古以來便串聯了人與人、地域與地域,更深深影響了人們對世界的想像與理解。一座座傑出的橋梁不僅克服自然障礙,更憑藉其建築美學與工程技術的非凡設計,展現連結的力與美。   橋梁是城市的日常背景、鄉鎮的地標,承載著每個人回家的心情,記錄著城市的呼吸節奏。台灣近年來多座橋梁因老舊或災害重建,當老橋需要告別,新橋準備接棒時,無數看不見的工藝與心意,正默默守護著每一次的平安歸途。   中正橋──雙北記憶與新舊並存的抉擇...
【城市蝸居大夢】「減法裝修」,放大小宅夢想

【城市蝸居大夢】「減法裝修」,放大小宅夢想

Foreword 在城市小宅的夢想設計──居住在城市中如何擁有花園?在櫛比鱗次的大廈中,如何獲得天光的變換?在單面窗的住宅單位裡,如何擁有自然通風的各種可能……即使是城市蝸居,仍然可以實現美好的家之夢。   在都市中,小宅不再只是妥協,而是一種新生活的選擇。位於新北板橋重劃區一處面向公園的小坪數成屋,原始建物約25坪,扣除公設後室內僅16~17坪,屋主是一對年輕夫妻及三歲兒子,夫妻倆渴望為孩子打造一個舒適又安全的新家,且希冀能在不大的空間裡,保有料理、閱讀與休憩的自在日常。   方正小宅,用「減法」釋放空間...
【李芝瑜專欄】建築、古蹟與街頭煙火裡的新加坡觀察

【李芝瑜專欄】建築、古蹟與街頭煙火裡的新加坡觀察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