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oreword
建築是不同文化之間的連結,透過建築,重新解譯一塊土地更多可能的樣貌。
今年,我們聚焦那些在島上落成或即將誕生的世界級之作,也看見本地建築師與國際名家攜手合作的精彩篇章。每一座建築,都是一次跨越邊界的對話,一場關於土地、時間與創造力的深刻共鳴。透過它們,我們看見台灣與世界,不再只是連結,更是彼此成就的風景。
位於高雄亞洲新灣區核心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Kaohsiung Music Center),以兩座塔樓與禮堂屋頂最為醒目,宛如自海面捲起的巨浪。六邊形立面外皮在光影中不斷變化,使這座臨港建築帶著一種呼吸般的律動感。
Manuel Alvarez-monteserin Lahoz:自由、多樣、跨界的建築語彙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由西班牙蒙特塞林建築事務所(Monteserin Architects)攜手台灣翁祖模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事務所創辦人曼努埃爾.蒙特塞林(Manuel Monteserin),畢業於馬德里高等建築技術學校(ETSAM),師承西班牙永續建築先驅加布里埃爾.阿連德(Gabriel Allende Gil de Biedma),他的作品以前衛且充滿想像力著稱,並多次獲得國際肯定,《紐約時報風尚雜誌》西班牙版更將蒙特塞林建築事務所評為「西班牙最具影響力的30家建築工作室」之一。
自學生時期起,曼努埃爾便與同儕成立「Leon11」建築團體,嘗試以合作方式探索建築的無限可能。這些早期實驗,逐漸塑造出他獨特的風格:自由、不受限於單一流派,並且願意擁抱多樣性與跨界語彙。

↑曼努埃爾在2017年創作的《風景中的藝術》3D 藝術,以不斷地轉型與演化為核心概念。(圖片出處:Monteserín Architects)
在曼努埃爾眼中,建築並不是靜態的容器,而是一種能與周遭環境、城市脈動和人群互動的「開放系統」。在他眼中,建築應該像一場未完待續的對話──既與土地對話,也與未來對話。也因此,他的作品裡總帶著靈活性與延展性,保留出更多空間,讓使用者與時間去書寫後續的篇章。
這樣的理念,也延伸到他的跨領域實踐。曼努埃爾曾在 IED 歐洲設計學院帶領跨界計畫,其中甚至包括獲得 NASA 獎項的「火星城市計畫」,顯示他對建築的理解早已超越地球疆界,將設計視為一種未來文明的探尋。

↑韓國松島圖書館的2021年競圖,試圖在圖書館的傳統用途與當代新用途之間保持平衡。(圖片出處:Monteserín Architects,© SHOW ME THE PROJECT)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從海洋意象出發的前衛設計與想像
在想像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時,蒙特塞林建築事務所以「建構一種異質架構的景觀,每個部分皆呼應特定功能」為理念,並賦予各區塊鮮明的名稱:如「海風廣場」、「音浪塔」、「鯨魚堤岸」、「珊瑚礁群」與「海豚步道」。這些詩意的命名,將建築與高雄的港灣意象緊密扣合,讓空間本身也成為一首海洋的樂曲。

↑高流各區塊都有鮮明的名稱,包括「海風」廣場、「音浪」塔、「鯨魚」堤岸、「珊瑚礁群」與「海豚」步道。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兩座「Big Wave」音浪塔,從海浪席捲意象而來──它們被設計為兩片巨大的「餅乾」,中間的「夾心」是容納演出與排練的核心廳館。除了滿足表演廳、排練室、展覽空間的需求,這種量體也同時成為隔絕城市噪音的天然屏障。當夜幕低垂,塔樓的燈光以粉紅與藍色律動,宛若深海生物的呼吸,讓建築與音樂一同脈動。

↑兩座「Big Wave」塔樓是高流地標,它們被設計為兩片巨大的「餅乾」,中間的「夾心」是容納演出與排練的核心廳館。
此外,展覽中心借鑑德國結構技師弗雷.奧托(Frei Otto)的大跨度設計,透過樹狀柱體與六邊形模組,構築出開放而具彈性的空間。天井引入自然光,使展覽廳宛如透明的殿堂,既可承載音樂,也能容納多元的藝術與文化活動。

↑展覽中心借鑑德國結構技師弗雷.奧托(Frei Otto)的大跨度設計,透過樹狀柱體與六邊形模組,構築出開放而具彈性的空間。(圖片出處:Monteserín Architects,© Yi-Hsien Le)
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不僅以造型吸睛,更以專業硬體展現前瞻性。館內建置全台最龐大的聲音景觀(Soundscape)系統,重新定義了演唱會的聲響格局。而園區透過人行橋連結愛河兩岸,自啟用以來,已然成為南台灣的文化地標,推動城市的發展與國際能見度。

↑高流園區透過人行橋連結愛河兩岸,自啟用以來,已然成為南台灣的文化地標,推動城市的發展與國際能見度。
隨著一場場國際音樂節與演出在此落地,這座宛如浪潮般的建築,逐漸成為高雄的文化坐標。它提醒我們,建築不只是形式與功能的集合,而是一種能量的聚合──讓城市因音樂而被聽見,讓港灣因建築而被記住。

↑當夜幕低垂,塔樓的燈光以粉紅與藍色律動,這座宛如浪潮般的建築,宛若深海生物的呼吸,讓建築與音樂一同脈動。
如同曼努埃爾所信奉的理念:建築應是一場持續進行的對話。高雄流行音樂中心,正是這段對話在南方最亮眼的註腳,它將自由、跨界與未來的想像,轉化為一座座具象的波浪,奔赴海洋,也奔赴時代。
Text/FunnyLi、Y.S
Photo/Monteserín Architects(部分為3D渲染圖)、高雄流行音樂中心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