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積極推動城市美學運動。
今年的10月讓人期待,假期多到很適合出走。月初,筆者啟程前往越南參加「越南設計周」,擔任頒獎人,並受邀進行演講與座談。同行的貴賓陣容可觀──包括 CSID 理事長、日本 JID 會長、2025 世界博覽會塞爾維亞館(Serbia Pavilion)設計者,以及來自義大利與美國的建築師們。
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再次踏上胡志明市的土地。巧逢中秋連假,在繁密的正式行程展開前,決定先留些空白,探索一下越南的建築與美食。於是,從一杯越南冰滴咖啡開始。濃郁的香氣、緩慢的滴落節奏,正像這座城市的步調,熱鬧中帶著一點悠然。(延伸閱讀:愛上越南,從建築、人文到美食的享樂體驗)
以綠建築開場
筆者曾邀請越南綠建築大師武仲義(Vo Trong Nghia)來台,在銘傳大學舉辦國際大師講座。這回重返胡志明市,特地計畫抽空拜訪他的作品。雖然只是根據網路上的地址直接搭車前往,多少帶著點冒險,但當真的在街角看見那棟覆滿綠意的建築時,仍不禁有些感動。
這裡曾是武仲義事務所的所在地,外牆覆滿綠意。他並非讓藤蔓隨意攀附,而是藉由結構盒的設計,讓植物能在建築表皮上直接生根生長,展現出自然與建築共生的姿態。
餐桌上的越南
在胡志明市用餐時,當米其林餐廳的帳單上出現一長串的零,總會先被嚇一跳;但拿出計算機一算,卻又是另一種驚訝──價格竟出奇地合理,完全不像印象中的米其林,且料理令人驚豔,兼具在地永續精神與越式優雅。
其中一家名為 Mặn Mòi 的餐廳,與素食餐廳 HUM 比鄰而建。兩間餐廳之間有座宛如中庭花園的穿廊,貫穿植物性與森林感的氛圍,並連接至禮品區。它們共同坐落於一棟越式老屋之中,以卡榫堆疊的木構為特色,刻下歲月的痕跡。
有趣的是,胡志明市共有兩家同名的 Mặn Mòi,都與 HUM 共生,卻各自呈現不同的空間語言。無論哪一家,都以合理的價格與細緻的體驗入選米其林餐廳推薦,值得細細品味。
另一棟 Mặn Mòi 餐廳號稱「宮崎駿城堡」,在筆者眼中更像一座樹屋:樓梯掛在外牆,行走時隔著一層植生牆。禮品店裡還展示著建築模型,清楚呈現整棟建築的結構關係,地點距離戰爭遺跡博物館僅步行一分鐘。
在越南,除了人人喜愛的生菜捲,另一樣絕不能錯過的當然是 Pho 越式河粉。距離濱城市場步行兩分鐘的 Phở Việt Nam(District 1),外觀平凡卻是2023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擁有五星好評。桌上擺滿河粉必備的豆芽、越南香菜、辣椒、檸檬,旁邊還有蒜頭、越式魚露、醋等各種佐料;此時再配上一顆現剖椰子汁,真是人間美味。
陽臺上的晚餐
結束一整天的講座與各國建築師的對談後,晚間在Gala與頒獎活動後,一群國際友人臨時起意,決定探索越南的夜生活。我們來到著名的 Social Club Rooftop Bar,位於西貢藝術酒店(Hôtel des Arts Saigon)24樓。從這裡可俯瞰整個西貢天際線,遠眺越南的高樓群。整棟建築瀰漫著濃厚的法式殖民風情,是享受夜色與微風的絕佳場所。
入秋的胡志明市,仍有盛夏的餘溫。第一天晚上,與越南設計週的副總監見面一聊後,才驚覺自己還沒吃晚餐。走在街上抬頭一看,望見2樓民居的陽臺亮著柔光,竟是一處可以吃宵夜的小餐館,令人覺得很可愛的是,這間隱藏在民居中的餐廳名稱就叫作 A Good Bar。走上去,點一杯越南調酒,配上一盤小食,能感受到城市的節奏既喧鬧又平靜。
下一次河內
旅行的意義,也許就在這樣的片刻,不是為了打卡或收集景點,而是那些不經意的瞬間──一碗河粉的熱氣、一個可愛的店名、一場偶遇的對話,都讓人重新感覺到生活的溫度。銘傳大學除了在美國有校區之外,泰國、日本、越南皆有教育中心,越南的據點位於河內。也許下一次,該去看看那座截然不同的越南首都,延續這場秋日的探索。
Text/李芝瑜
Photo/李芝瑜
延伸閱讀:
【Tea Pairing】一席茶,一桌饌:enPure 瀞的純淨交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