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西餐講究餐酒搭配(Wine Pairing);台灣在食飲搭配上則興起了餐茶搭配(Tea Pairing)。

此一風潮,不僅讓台灣茶翻上嶄新高度,也為在地飲食文化開啟了全新的篇章。

 

走進「enPure 瀞」,門前綠意盎然的小庭院像是台中市區裡的緩衝帶,彷彿預告著即將展開的味覺旅程。自然光透過玻璃灑進室內,投射於雅白板前角落那株象徵自然有機的七里香枝幹之前,像是從土地直立而出的時間印記,配襯著磚紅與冷灰色調營造的簡約靜謐,演示著「瀞」的古字含意與核心理念──清淨、純淨。

 

空間即序曲,帶領食客進入不一樣的餐茶搭配

由主廚王采晴親自操刀設計的空間細節,是她將多年來從事室內設計的美感訓練,無痕移植到餐飲空間之中,而氣氛與空間只是開場,真正的主題,是如何在這台灣首間以 Tea Pairing 為主題的 Fine Dining 餐廳,讓食客透過料理與茶飲的互動感受風味,進而看見食材與土地的連結。

↑主廚王采晴將設計美感融入餐飲空間,透過料理與茶的互動,讓食客體驗在地風味。

enPure 瀞的創立初心,源自追求更完整且極致的餐茶搭配體驗。茶職人藍大誠多年來為諸多米其林星級餐廳提供餐茶顧問服務,累積豐富的搭配經驗。「我曾給自己一個目標:一定要把所有菜系的餐茶搭配都完成,茶絕對能像葡萄酒般做到全面的搭配。」然而,提供顧問服務與實現理想終究是兩回事,當主廚是人生伴侶的時候,才能更深刻細緻地討論、安排菜色與茶飲的搭配。

↑藍大誠與王采晴以協奏般默契,從食材到茶款精準對話,共同實現餐茶搭配的極致體驗。

 

料理與茶的雙人協奏,以風味架構 Pairing 核心

茶在這裡不是配角,Tea Pairing 更不只是以茶替代葡萄酒,而是讓茶擁有完整的角色──有時是旋律中的主音,有時則是烘托料理的和絃,兩者相互呼應、延續,一如兩人的合作模式。王采晴構思料理時會先與藍大誠討論食材的質地與主要風味,由後者挑選合適的茶款與沖泡方式,再一起進行微調。前者的堅持與後者的講究從風味出發,透過食材、搭配、杯型與器具的精準運用全方位實現。

「當茶與餐的完成度夠高,Pairing 才有討論的基礎。」為了純淨與永續的理念,兩人跑遍全台產地挑選友善飼養、耕作、永續海洋的食材,每一樣都帶著獨特的故事。

在 enPure 瀞,專業的 RIEDEL 杯具與 Höchst 赫斯特瓷器等,與食材、水質、水溫、茶葉品質同樣重要。料理經過細心烹製,茶則由藍大誠自焙製、沖泡皆親力親為,再分別盛入精心挑選的杯具與器皿。不同的器型、材質、液面高度與杯口設計,更能完整地呈現茶與饌的風味與香氣,透過這樣的作法,才能滿足「風味先決、質地先決」的搭配原則。

↑在 enPure 瀞,料理與茶同樣講究,藉由專業杯器與器型設計,完整釋放風味與香氣。

 

風味先決、質地先決,一道道精準搭配的實驗

這一季(2025 夏季)以「盛夏辛香」為題,推出開胃前菜──「夏季蔬果丁/印度脆球/香菜薄荷」與「北海道干貝/鳳梨/叻沙」,搭配冉冉茶事的「赤香」日月潭紅玉紅茶,並選用 Shiraz 專用杯呈現。

「紅玉帶有龍眼花蜜、薄荷、乾燥玫瑰花與肉桂的辛香。」藍大誠解釋道,選擇這款杯型的原因在於,「Shiraz 這個品種本身帶點黑胡椒香氣,而這種杯型正好能恰如其分地展現紅玉的氣息。」

酥脆的脆球中裝有配上冰涼香菜薄荷果凍的蔬果丁,藏茴香的幽香悄然穿梭其中;干貝鮮而輕,藉由蛤蜊的鮮度及咀嚼感延長風味。「咀嚼5~10秒時抿一口茶,讓所有元素在口中融合。」跟隨藍大誠的建議,種種風味如脫蛹展翅而出的蝴蝶,緩緩探出、漸次舒展、掠出令人驚豔的奔放。

↑「夏季蔬果丁/印度脆球/香菜薄荷」;「北海道干貝/鳳梨/叻沙」;冉冉茶事「赤香」日月潭紅玉紅茶

「花東章魚/北非小米/綜合香料」這道料理,則以另一種概念搭配冉冉茶事的「絹澄」玉山果韻冬片烏龍茶。來自花東長濱岩岸的章魚富有「肌肉」感,需要先敲打處理,再以蔬菜與辛香料煨煮至微微冒出細小氣泡、猶如「魚眼泡」般的溫和狀態,讓章魚慢慢軟化,最後塗上香茅油炭烤而成。

底部襯以拌入香菜籽、茴香籽的北非小米,松子和葵花籽等堅果豐富口感,搭配九層塔青醬的馨香與綠色 Tabasco 的輕微辣感,以及以較低溫度呈上的「絹澄」,都是為了襯托章魚的軟綿感。「絹澄」有著如枇杷果肉和甘蔗汁般的細緻甜美,尾韻中的桂花清香與菜色中的種種香料氣息攜手漫舞,「如果搭配單寧感較高的茶款,雖然可能提升章魚的炭烤和香料風味,卻會讓質地顯得粗柴而韌。」以「質地先決」的搭配原則,留出清爽的餘裕,迎接主菜的到來。

↑「花東章魚/北非小米/綜合香料」;冉冉茶事「絹澄」玉山果韻冬片烏龍茶。

來自台東成功漁港的「成功漁港鬼頭刀/紅蔥頭/九層塔油」,搭配的則是花了半年烘焙、接續3個月熟成,散發著黑糖香、荔枝蜜與烤蕃薯蜜甜感的冉冉茶事冷萃「甘曙」台東鹿野紅烏龍。

王采晴先將魚肉熟成兩三天,皮煎至酥脆後炙燒,以6、7成的熟度保留肉質的鮮嫩與 Q 彈,搭配以魚骨和邊角料熬製的香茅椰漿高湯,撒上蒜酥、紅蔥頭並佐以蛤蜊泡泡和酸菜奶醬,增添辛香與鮮味層次。在「甘曙」的焙香中,盈盈海味鮮甜悠長地綻放,茶香完美銜接了蔥蒜的辛芳,醬汁的乳脂感則將茶湯風味襯得更為鮮亮。

↑「成功漁港鬼頭刀/紅蔥頭/九層塔油」;冉冉茶事冷萃「甘曙」台東鹿野紅烏龍。

 

Fine Dining場域中,以台灣茶風土開啟新語言

令人意外的是,enPure 瀞幾乎不提供熱茶,溫度的堅持自然有其原理。「熱茶有時候會去帶領或改變料理的風味。」藍大誠補充,「當你吃辣味時再喝一杯熱茶,味覺幾乎是被破壞掉的,葡萄酒世界裡,也幾乎很少在正式的菜裡面搭熱紅酒,目的就是要讓酒不搶走料理的味道。」

將餐廳定位在Fine Dining,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喝茶雖然很日常,但平常就有品飲習慣的客人才容易從風味去了解茶,把門檻拉高更容易從正確的客群去溝通。」冉冉茶事把「正確泡好的茶」帶入日常,enPure 瀞在高規格場域建立範式,讓更多人聽懂茶的語言、也喝懂台灣茶的風土。

以 Fine Dining 定位,將正確泡好的台灣茶引入高規格場域,讓懂茶的客群體驗風味。

「我們想做的,真的是關於風味。」王采晴說,曾有客人問她,為何在 enPure 瀞喝到的紅玉跟在其他地方不一樣?「許多人連從土地最好的狀態長出來的茶,應該要擁有什麼樣的風味曲線跟象限都不知道!」然而,實在急不得,得慢慢學習、校正才能建構品味,重點從來無關於產區和品種。「先把自己的味覺調整到比較好的狀態,用味蕾去感受風味,你才能夠感受到土地,體會到真正的好是什麼。」

↑主廚的構思與茶職人的講究,讓茶成為主角,展現台灣茶的專業價值與未來可能。

在 enPure 瀞,每一杯風味純淨的茶、每一道滋味純粹的菜,都是藍大誠與王采晴體現茶和食物真實風貌的努力與用心。他們不只是在做餐廳,更是在為台灣茶尋找一個全新的未來。

 

Text/林蔚秦
Photo/許家華

 

延伸閱讀:

【Tea Pairing】侍茶師小傳:藍大誠的茶與餐桌實驗

【葉怡蘭專欄】年年日日,兩菜一湯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