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森山松之助是日治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之一,為台灣總督府及三大州廳等重要建築的設計者,其作品不僅將西方的建築技術帶到台灣,更成功地融合對地域文化與現代工藝的獨到見解,打造出許多至今仍具相當代表性的公共建築。(延伸閱讀: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公共建築篇

 

從電話交換所到總督府,寫下公共建築里程碑

出身日本大阪望族的森山松之助,師從建築名家辰野金吾,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東京帝大建築科。頂著名校名師光環的他,1906年抵台,任職於台灣總督府營繕課的囑託(相當於約聘顧問),並著手設計台北市電話交換所,於1909年竣工,在當時是全日本、亦是全台首座全鋼筋混凝土造的建築,開拓了台灣建築新篇章。

↑象徵日治權力的台灣總督府,整棟建築物中充滿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外觀氣派。

隔年,森山松之助升任技師,開始大展其才,在台14年期間,投入建造設計約20餘座,將日治時期的台灣建築帶往高峰。在他所留下的許多作品中,不少已被登錄為國定古蹟,像是象徵日治權力的台灣總督府(1919年),帶有新文藝復興建築色彩的辰野金吾風格,整棟建築物中充滿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其外觀氣派之勢,彰顯出治理政權的威信。

↑監察院廳舍的建築風格屬後期文藝復興式建築,是一座以「曲尺」型平面設計的建築。

森山松之助任內設計監造許多官廳建築,除了總督府,尚有台北州廳(1913年,今監察院)、台中州廳(1915年)、台南州廳(1916年,今國立台灣文學館)等。依據當時官方的設計需求,在建築特色上,以西洋建築語彙訴說恢弘氣度,森山松之助更憑藉著對建築材料及結構的精確掌控,透過精緻的細部雕琢展現新古典主義的迷人風格。

↑台南州廳立面設計以使用磚、石材和洗石子作為表現手法,並以正砌石材以表現出厚實質地。

 

華麗與實用兼具,東西融合的建築美學歷久不衰

有「台灣史上最美麗的郵局」之稱的台南郵便局(1910年,已拆除),或是整體洋溢巴洛克建築風味的台北水道唧筒室(1908年,今自來水博物館),森山松之助在這類貼近日常的便民建設上大展身手,展現極其華麗新穎的風格設計,其中仿石造、呈弧形延展的台北水道唧筒室,正面是一整排細節裝飾繁複的混和柱,其兩端的圓頂上方以青銅包覆,四方還有山牆等飾物,任誰都想不到,潛藏其中的,竟是供應全台北十多萬人用水的九組抽水機。

↑考證當時留存的「臺北水道水源地唧筒室新建築圖」記載,自來水博物館設計師推斷應為森山松之助。

與今日總統府、國立台灣博物館並列為日治時期台灣三大經典建築之一的台南地方法院(1912年,今司法博物館),整棟建築的焦點落在中央的巨大穹頂,正門及大廳採用的是對稱式設計,除了六根柱子上的細緻雕花,進入到大廳內,挑高的天花板與巴洛克式的圓頂雕花,更讓人驚嘆其建築設計之美。

↑舊台南地方法院與今總統府、國立台灣博物館,並列日治時期台灣三大經典建築。

森山松之助以卓越的設計才華,賦予每一座建築鮮明的個人風格,這些作品不僅為台灣城市風貌注入了深刻的歷史與美好韻味,也深深影響了台灣自此之後的建築美學系統。

 

Text/林廷璋
Photo/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眷村南北味】在水晶燈下吃眷村菜?南村的老味新食實驗

【明治風流】時光交織的明治風格建築‧街屋篇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