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10 月 8, 2025 | 愛閱讀
走進詩人、作家楊渡的書房,彷彿走入一處歷史與記憶的源頭。這裡不僅是他的創作現場,更像是一座時代的檔案庫。從新聞記者到報導文學作家,他的筆觸始終環繞著土地與人,嘗試捕捉那些不應被遺忘的真實,讓書寫成為一種行動與反思的力量。 平民之夢,烏托邦微光...
by editor | 9 月 24, 2025 | 愛閱讀
從《茶金》到《流麻溝十五號》,連俞涵以細膩的表演屢獲金鐘獎肯定,奠定「時代劇女王」的身影。然而,卸下角色,她始終是一位與書為伴的讀者。小學起便迷戀借書的樂趣,大學時選擇在書店、圖書館流連,只為在書頁間呼吸。成為演員後,她讓閱讀成為想像的翅膀,寫作成為心靈的出口,把日常都過成文字的風景。 在書頁之間,尋回一個人的宇宙 若要追溯最初的夢想,「文字,或許比表演更大。」...
by editor | 9 月 2, 2025 | 愛閱讀
Foreword 2023年有一場以臺南淺山風土為主題的料理策展風光展開,主理人是蕭佑任,一位在臺南生活十餘年的彰化人,他造訪了左鎮、玉井、後壁、大內、東山等地,遇見種植麻竹筍的人、採集青草的人、釀造醬油的人與柴焙龍眼的人,與料理人、陶藝家、土壤推廣師相逢,「這群人對餐桌上那幾皿菜的執著,讓我漸漸想起唇齒間、舌頭上曾擁有過的記憶。」於是,一篇篇關於臺南淺山的食之散記,集結而成《好好吃飯:臺南淺山的理想初味》一書,彷彿在說:好好吃飯、一起吃飯吧! 全國最大的酪梨產地就在臺南大內。 彷彿連土地都滿溢出脂香。...
by editor | 8 月 20, 2025 | 愛閱讀
1983年創刊的《文訊》雜誌社資料中心書架上,記錄著40年來台灣文學的風景,曾讓不少作家說出「除了我家,這裡收藏最完整」的這座寶山背後,是一位被讚頌為「文壇俠女」的靈魂投入──《文訊》雜誌社社長封德屏。她在面臨雜誌停刊危機的轉折點,以一己之力承擔重責,堅持出版不輟,致力於保存珍貴的文學記憶,更讓《文訊》成為文學連結的核心。 閱讀是一生的喜好...
by editor | 8 月 6, 2025 | 愛閱讀
Foreword 普通人拼命研究投資工具,有錢人卻先研究人心。《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心理學書》系列新作──《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人文書》,從心理學與人文學的視角,掌握超級富豪賺錢背後的思維模式。從索羅斯、蒙格到貝佐斯、馬斯克、比爾・蓋茲,解析他們如何用哲學、歷史與文學啟發投資靈感,作出翻轉世界的決策。 有錢人教育孩子時最忌諱的一句話 《財富人文學》(부의...
by editor | 7 月 11, 2025 | 愛閱讀
作家劉克襄,走過年少寫詩的叛逆青春,因賞鳥投身自然觀察,進而關注環境生態,走入報導文學的領域,創作題材豐富多元。從小站旅行、市場日常,到城市觀察與地理文史等,劉克襄在自然中書寫,也用雙腳閱讀台灣。 文青養成,從養鴿讀物到詩意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