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如果說建築是人與生活的連結,宗教建築則是同時連結人與神性、人與人心的橋梁。
當代的宗教建築已經不僅只追求宗教的功能性,更多時候展現的是建築師對於心靈力量和神性的探究,同時,更是在地生活、聚落經濟的縮影。從台灣到世界,透過現代宗教建築巡禮,從不同的視角與高度,閱讀不同地域的文化與歷史。
相較於以珍稀石材砌築、莊嚴肅穆的傳統教堂,近代知名建築師所打造的新式教堂空間,多以現代主義手法重新詮釋宗教建築,藉由裸露混凝土、清水模等簡約語彙,打破階級象徵,形塑更貼近庶民日常的平等意象。
自 20 世紀起,隨著瑞士、德國等外籍傳教士陸續深入台灣各地宣教,他們也將當時歐洲現代教堂的建築理念帶入島內。當現代建築語彙與台灣的風土文化相遇,催生出一批既呼應在地精神、又展現國際視野的當代教堂建築,成為台灣近代宗教空間的重要篇章。
台灣版廊香教堂:粗獷詩意中的公東教堂
敘述匈牙利裔猶太建築師拉斯洛.托特(László Tóth)故事的《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一舉拿下 2025 金球獎最佳男主、最佳導演、最佳電影等大獎,同時興起了一波人們對於粗獷派建築的好奇與探問。粗獷派建築的特色具極簡主義結構,往往不加修飾地凸顯建築材料及結構工程的裸露與粗糙質感,法國建築大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可謂此派別最著名的代表性人物。
位處靜謐的台東校園內、曾入選「全球 30 大重要現代建築」的公東高工聖堂大樓,是瑞士建築師達興登(Dr. Justus Dahinden)受柯比意著名的廊香教堂與拉圖雷特修道院所啟發的作品,因而獲譽為「台灣的廊香教堂」。
公東高工由白冷會神父錫質平為改善在地生活所創設,積極引進瑞士二元學徒制的技職教育,引領年輕一輩習得一技之長,因此大樓同時肩負教育與宗教功能。建於 1960 年的聖堂大樓,三樓以下為實作教室與宿舍,採理性的機能主義*(注1)設計;頂樓則為禮拜堂,以浪漫的象徵主義風格加以呈現。
聖堂大樓整體外觀形同一艘「方舟」,其中無梁柱的「板結構」為其建築特色,既體現了現代營建技術,也精簡了當時相對高昂的建材費用;採清水模工法搭配看似隨意錯落不規則開口的外觀,具柯比意風格,在綠意與光影掩映下,質樸且簡約,粗獷又富有詩意。
教堂內部設計,著重自然光影營造,自聖壇頂部天窗與屋頂縫隙中所細細篩下的光線變幻,以及穿越彩繪玻璃牆面而來的魔幻光影,都讓身處其間的信眾感受到一種神聖靈光的無形力量,藉以傳達了神聖空間的現代性。其中以彩繪玻璃結合耶穌受難的苦路十四景,採非寫實的抽象表現手法呈現,反而更能貼近於創作者與觀者內心的真實,形成了一個具有能量、跨越時空的靜謐場域。
公東教堂帶有詩意的粗獷感,簡約而純粹的建築美學,既是台灣近代宗教建築的典範,也為台灣的現代建築開啟新頁,即使放到今日來看依然極具指標意義,它在「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World Monument Fund, WMF)舉辦的現代建築網路票選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了 10,524 票的支持。
稻浪中的金字塔: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
位於台南後壁的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曾一度被忽視,直到其設計者──德國建築師哥特佛瑞德.波姆(Gottfried Böhm)於 1986 年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世人才驚覺這位大師於台灣鄉間亦留下一座傳世作品。
菁寮天主堂興建於 1955~1960 年間,以一座高大沉穩的金字塔造型尖頂,配搭三座相對低矮的銀色角錐尖塔為其獨樹一幟的鮮明設計。這四座建築,分別為聖殿、鐘樓、聖洗堂、聖體小堂,各尖塔上另配置有十字架、公雞、鴿子、王冠等金屬雕塑*(注2);這些極具宗教喻意的手作細節,不僅豐富了整體視覺,也讓宗教氛圍更顯飽滿。
這些建築群構成了教堂園區,加上圈圍外牆的阻隔,形成了「城中城」的意象,是波姆常見的建築類型之一。此種類似合院的規劃,以及教堂內四面皆採以大面積紅色木格窗的設計,都流露出波姆意圖融入台灣在地元素與色彩的理念。
此外,這四座朝往天際的尖塔,也是設計師為呼應嘉南平原稻作收成後、田間往往散落以稻草堆成尖塔的景象而有的設計。遠遠觀之,菁寮天主堂彷彿漂浮在稻浪中,形成極具台灣特色的文化地景;尖塔金屬表面在陽光下閃耀,使天主堂成為當地鮮明地標。
考量台灣地震頻繁,波姆於設計中納入剪力牆以強化耐震;而在平屋頂的細部設計上,則刻意採雙層設計,並於其中留有空隙以利空氣流通,教堂四面亦採大面積落地開窗,讓風得以穿透,巧妙回應南台灣的炎熱氣候。
這座遠在異地的天主堂,最終獲波姆將之收錄於其作品集中,足見對其高度肯定。隨著他獲得國際建築界最高榮譽,菁寮聖十字架天主堂亦成為建築師與旅人共同嚮往的朝聖地。
建築之中,有土地的耳語與信仰的光。無論是公東教堂或菁寮天主堂,這些建築師不僅設計空間,更願意傾聽人民與土地的聲音。建築作為信仰的容器,也成為人文精神的延伸──它不只是敬神的場域,更是讓人在此安身、沉思、感受詩意的所在。
*注1:機能主義為現代建築發展重要觀念,著重生活機能與空間效率,以回應中下階層的住宅需求,減少裝飾、降低造價。
*注2:菁寮天主堂尖塔象徵──聖殿:十字架,象徵神的救贖;鐘樓:公雞,象徵悔改與警醒;聖洗堂:鴿子,象徵聖靈降臨;聖體小堂:皇冠,象徵基督的王權。
Text/朱惟君
Photo/吳峻、HowardHUn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