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介紹的兩場展覽在東京,兩場展覽在台北,四場皆以建築與空間為核心,卻切入截然不同的脈絡與感官經驗。如同散布在城市中的四個節點,讓人在移動與停留之間,重新思考空間與人、作品與場域之間的各種可能。
正值立秋時分,暑氣未歇、秋意漸近。若還在放暑假,或是周末有閒,不妨走進這些展場,讓自己在光影與空間之間,找到一些新的靈感與節奏。
〈Tokyo〉東京的草月會館:花道、石庭與透明建築的靜謐呼吸
前些日子前往日本拜訪銘傳建築系在東京實習的學生與幾間建築事務所,其中包括設計出環形幼兒園的手塚貴晴建築師事務所,以及在台北信義區打造南山廣場的三菱地所設計。結束拜訪後,我順道前往了兩場精采的展覽:一場是藤本壯介於東京六本木森美術館的個展《原初・未來・森林》,另一場則是位於草月會館的建築體驗。
草月會館是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為日本花道流派「草月派」設計的總部大樓,隨著草月派的發展與需求增加, 1958 年落成的第一代草月會館,於 1977 年由丹下健三親自重新設計,改建為今日所見的藍色新館,立面由大小兩塊平面構成的鏡面玻璃外牆能映照周圍公園與植栽的綠意,讓建築外觀在藍天與四季景色中呈現不同層次的變化。兩塊外牆彼此交會成直角的清晰線條,至今依然富有現代感。
丹下健三的改造將1樓「草月PLAZA」設計為通透感十足的公共場域,並引入由美籍日裔藝術家野口勇(Isamu Noguchi) 打造的石庭《天國》,由瀨戶內海小豆島採集的巨石構成,錯落分布於扇形階梯並串聯三層廣場,結合石、木、水、光的自然元素,水流沿石階緩緩而下,與流水、木作及花藝作品相互呼應,將花道、雕塑與建築融合為一體。自然光由高處灑落並隨時間光影流轉,營造如聖域般的氛圍,建築本身就是藝術裝置,因此不論有沒有展覽也值得一看。
若尚未用餐,建議造訪館內由國際設計新星佐藤大(Nendo)規劃的「CONNEL COFFEE」。大片玻璃帷幕帶來自然光與綠意,黑色桌椅搭配鏡面天花,窗邊設置的木色單人座位營造出極為舒適的用餐氛圍。無論是咖啡、甜點,或午間便當,這裡都是細細體驗東京的一種新方式。
▍草月會館
東京都港區赤坂7丁目2−21
09:30~17:30,周六、周日及國定假期公休
〈Tokyo〉模型森林中的建築詩人:藤本壯介的25年創作回顧展
對許多熱愛建築的觀者來說,藤本壯介這個名字幾乎等同於詩意建築的象徵。這次特別前往六本木森美術館朝聖他的個展《原初・未來・森林》,也是藤本壯介25年創作的重要回顧。
這場展覽突破傳統展覽形式,將無數建築模型組合成一場壯觀的模型裝置藝術展。展場面積超過300平方公尺,宛如一座「模型森林」,模型、設計圖、竣工照片依時間軸錯落展開。觀展過程如同翻閱一本立體創作日記,不僅回顧過往,更展現他對未來建築可能性的探索。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還原大阪世博會「大屋根」圓形木構造的大型模型,按1/5比例呈現,並詳細展出從構想到落成的每一步,圖面、草圖與施工照片一應俱全。展覽禮品區甚至販售他的完整手繪筆記,滿滿草圖讓人愛不釋手。
更特別的是,以戲劇方式打造的互動展區──建築Q版人物互相對話,讓觀者從輕鬆、幽默的角度重新理解建築。這場展覽不只在視覺上震撼,也在策展手法上開創新意。
▍藤本壯介的建築:原初・未來・森林
即日起~2025 年 11月 9 日,10:00~22:00(周二至17:00閉館)
森美術館(東京都港區六本木6-10-1 六本木新城森大樓53樓)
〈Taipei〉松菸文博會:與水共生的島嶼想像
今年的「2025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一屆,自8月2日至11日於松山文創園區與南港展覽館免費登場。走進松菸展區,就如同展開一場與水同行的生命旅程──年度主題「水風景」以多種策展形式展現島嶼與水的共生關係。
「接海之島」展區(4號倉庫)以農用棚架與漁繩打造懸浮裝置,如同空中海浪;「有河之靈」(3號倉庫)呈現原住民、平埔與漢人多元信仰,從高山溪流延伸至河口海邊,透過互動裝置說故事;「穿霧之境」(2號倉庫)營造高山霧林氛圍,帶來一種文化與自然融合的感知經驗;而「台灣萬水」(5號倉庫)地方特選館則結合22縣市風土與水文化,展品包括鰹魚骨燻製的琴酒、章魚造型咖啡包,展現臺灣設計的巧思與創造力。
雖然展期不長,但這場結合自然、信仰與創意的展覽,值得把握時間親自前往,感受水與文化交織的感性場域。
▍2025台灣文化創意博覽會
即日起~2025年8月10日,10:00~18:00
穿霧之境:松山文創園區2號倉庫
有河之靈: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
接海之島: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
臺灣萬水:松山文創園區5號倉庫
日常+: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
〈Taipei〉富邦美術館:在光中穿行、與影相遇
原本沒有安排前往富邦美術館的展覽《在光中遇見你》(Anthony McCall: Meeting You Halfway),但想到這是光影雕塑大師安東尼・麥考爾( Anthony McCall )首次來台展出,又曾在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因人氣爆棚而延長檔期,後續巡展至義大利、韓國、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實在不應錯過。
展覽主打其經典「固體光」系列,利用數位投影創造幾何光形,在全黑展間中呈現可穿行的光錐。觀眾走入其中,不只是觀看者,也成為作品的一部分──這正是藝術家的初衷,希望每位觀眾親身與光影相遇。
然而,筆者個人更喜歡那些無人穿越的時刻。當空間只有光與煙霧時,能靜靜欣賞光暈與細微變化,彷彿時間暫停。即便如此,不可否認,當有人影穿梭其間,展覽在時間、空間、光與人的交會中,展現了另一層次的詩意與深度。
▍《安東尼・麥考爾:在光中遇見你》
即日起~2025 年11月30日
富邦美術館
Text/李芝瑜
Photo/李芝瑜
延伸閱讀:
【李芝瑜專欄】從多倫多到倫敦,在建築、展覽與庭園之間的移動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