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4 月 18, 2025 | 樂
有一種體驗,不需要言語,不靠理解,卻能深深穿透身體與心靈。位於東京豐洲的teamLab Planets TOKYO DMM,正是這樣一個場域。這裡不是傳統的美術館,也不是攝影打卡的展場,而是讓身體成為媒介、感官成為引路者的空間裝置藝術展。 自2018年開幕以來,這個由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打造的展覽,為國內外訪客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體驗。在有旅遊業「奧斯卡」之稱的世界旅遊獎(World Travel Awards),teamLab Planets TOKYO...
by editor | 3 月 3, 2025 | 愛閱讀, 樂
Foreword 每個人的家,都反映自己的特色,但要收納良好,才有空間好好做自己。《一收到位:打造出待客、生活、休息都自在的宜人居家》一書,提供3步驟收納術邏輯──「物品類別明確」、「確認使用程度」、「按照屬性歸位」,貼合你的生活動線、使用習慣、個人特色,讓每個空間適得其所,不麻煩自然不再雜亂,還給你最想要的居家表情。 請馬上拆掉包裝和吊牌 相信各位總是能在家裡找到,各種保留完整包裝的物品: 絲襪、襪子。 手機、相機的整組外包裝盒。 電器產品的外盒。 名牌包和衣服的吊牌。 珠寶首飾的包裝盒。...
by editor | 2 月 19, 2025 | 樂
1970年,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與妻子和海蒂.托夫勒夫婦曾預言「體驗產業」的興盛──消費者將像收藏物件那樣,熱情地收集體驗。當代藝術的發展已不再侷限於單向的觀看體驗,而是逐漸走向觀者與作品之間的深度互動。這種新美學不僅模糊了藝術與科技的界線,更將展覽轉化為一場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 正是在這股潮流之下,「蜷川實花展 with EiM 光之中與影共舞」於沖繩南城美術館展開,透過光影、影像、空間設計與數據技術,打造了一場充滿沉浸感的藝術饗宴。 從觀看到參與,當代藝術的新敘事方式...
by editor | 2 月 7, 2025 | 愛閱讀, 樂
在節奏緊湊、資訊爆炸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習慣以快速的方式消化情緒,卻往往忽略內在真正的感受。社群媒體的片段式互動,讓我們習慣即時分享,卻難以深入理解自己。於是,療癒寫作(Therapeutic Writing)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自我照顧方式──不為了創作出優美的文字,而是透過書寫梳理思緒、釋放壓力,與自己展開真誠的對話。 書寫,為內在情緒找到出口...
by editor | 1 月 15, 2025 | 樂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by editor | 11 月 29, 2024 | 食, 樂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數月前,在已走入歷史的「WAKUWAKU JAPAN」頻道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影集《我的移動居酒屋》(原名《#居酒屋新幹線》),類型上屬於我向來喜愛、總會特別錄下作為晚間佐餐娛樂之用的所謂「清淡型美食日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