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如果說,2019年末開幕的「安縵京都」,是我在所有Amanresorts裡,最是殷殷期盼好奇的一家,應不為過。

身為Amanjunkie(Aman上癮者)一員,自1999年於峇里島Amankila墜入Aman情網起,至今20年,已然累積橫跨歐亞共19家、21次入住經歷;然唯獨這裡,相較其他,就是有那麼點兒不一樣……

只因,這是京都──這城市的一切,完完全全體現了所有我對美的追求與信仰,彷彿前世的原鄉,是除開台灣以外,全世界最沈醉留戀的地方。

長年摯愛的城市,與在我的旅行享樂之路上意義非凡、歷來書寫無數的旅館集團的終於遇合,叫人如何按捺這渴盼?

遂而,早從十數年前,初初聽聞集團版圖極有可能跨足京都的傳聞,「究竟何時問世?」成為那之後、落腳每一家Aman當口,必然探問的問題。

翹首企望太久,2019年11月1日,安縵京都終於開張,是巧還是不巧?時間竟剛剛好落在我籌劃多年終究得償的「山海京都」旅行之後幾天,原本以為只得就這麼遺憾擦身而過,好在感謝Aman的盛情,讓我得以在揭幕前搶先入住體驗。

遺世離塵境

那日,離了京都海畔,一路行入市區,明明前一秒還置身熱鬧街道上,就這麼一拐彎、直上坡道,才不多久,已然撞入一整片蓊鬱山林中。

「這是Aman。」我在心裡悄悄微笑,多少年了,每一回初抵,從來讓我最驚嘆之第一印象,便在於這立地位置的無比奢華。

而這裡,西北方大文字山下,距離市中心才只短短車程距離,卻擁有一整片碧山綠林、潺潺溪澗,在此首善都城中委實豪侈至極。

說來,安縵京都在整個Amanresorts集團裡可算相對較特殊少數的一支。自1988年創立以來,絕大多數都藏於山之巔、水之涯、荒漠曠野,非得迢迢舟車方能達之地;而若安縵京都這般,直接座落於國際級都會間,可算較後期作品。

然即使結廬人境,卻依然選中了找著了這般全無車馬喧的遺世離塵境,果然無負Aman素來手筆。

徐步其間,所見盡是一片蔥翠──超過32公頃、足足近萬坪廣漠翠山茂林間,只寥寥數幢建物:公共區域之外,僅僅26間客房,分布於6幢屋舍中,依狹長地勢自入門起一路往深處延伸;除了獨棟總統套房「鷲峰閣」和「鷹峰閣」,另外四幢分別為「螢」、「楓」、「楢」、「芒」。

我入住的是最底端的「螢」,有別於其餘他棟的多半直接面向主要道路或山徑,全幅落地窗扇外,是一整面翠碧山壁,景致最單純安靜,深得我心。

「怎麼樣?是不是會讓人忘記正身在京都?」領我從大門一路行入客房的旅館人員,見我驚嘆連連,如此得意笑說。

乍聽此言不禁微微有些莞爾──痴愛京都、為京都而來,然所來目的,竟是為了忘卻嗎?

苔綠安縵

但在我眼中,這園林,非常京都。

據說這裡最早原為一位西陣豪商所有,擁有龐大和服腰帶收藏的他,留下這片原始茂林,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在此興建一座典藏館,只可惜願想終究不曾實現;後來承繼的兒子則寄情奇石,是園裡錯落各處的美麗石雕和巨石之所由來。

安縵接手後,這一切不僅全數保留了下來,且留存的非只林樹庭石本身,還有漫長沉潛沉靜歲月所重重刻劃覆蓋的悠悠痕跡……

特別是,苔──長年來,見識走踏京都庭園無數,而苔,始終是我心目中最能展現京都庭園、甚至京都美學裡,我向來認為的「表象是禪、內在是藝」之精妙高遠「侘寂」境界的代表元素。

安縵京都的苔,路徑、山壁、草間、石上、樹間樹下蔓生,綿細如毯、青碧欲滴;濃厚得,即使暫時轉開臉,眼底裡心版裡的殘影,猶然好半晌密密綠綠縈繞不去。

且最心折是,與曾經深心驚豔過的,苔寺無鄰庵那精心造作、匠心獨運的苔庭完全不同;安縵的苔,是一任放諸天地、渾然自成,純屬山間林野裡的苔;也許不那麼豐碩腴美、繽紛多端,卻更多幾分質樸灑脫、安靜絕俗。

讓我每在此中,總是抑遏不住地,巷徑林下迷魂般踅走,一步一停,流連不忍離……

 

(本專欄原載於《Yilan美食生活玩家》

 

Text/葉怡蘭
Photo/葉怡蘭

 

延伸閱讀:

【葉怡蘭專欄】奶茶+咖啡,一杯再一杯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