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熱愛紅茶、也愛咖啡,所以,我的晨飲時光多半是兩者交替,有時奶茶、有時拿鐵咖啡。但偶而總難免心貪,既饞想咖啡、又難捨紅茶──那麼,就乾脆送做堆,來杯咖啡奶茶吧!

奶茶+咖啡,最富盛名當屬香港的「鴛鴦」,咖啡、紅茶、奶水、糖共冶一杯,既濃甜又噴香、既勁澀又滑醇,從身世到口感滋味都雜揉混融,非常香港特色。年輕時在茶餐廳裡一嘗便愛上,至今猶然戀念難捨。

只不過,即使一往情深若此,對我而言,這「鴛鴦」卻始終純屬茶餐廳飲料;就如同樣混血風情洋溢的越南咖啡、馬來西亞海南咖啡一樣,非得在該地該場域裡享用,一旦離了那環境那氛圍,便全不是味道。所以,自家炮製,還是全照自家日常習慣規矩來。

而多年反覆試做,發現手法不同,風味也有微妙差異,彼此穿插輪換,自有豐富變化樂趣。

當然最單純是分開進行,紅茶與咖啡分別沖煮後再混合並兌入牛奶與糖,直覺簡單不複雜。然此法對咖啡與紅茶都已先備好之咖啡茶店而言雖方便省力,但若是家常操作,反得動用大批道具工夫對付,相對麻煩。素來最貪懶貪省力如我,只試過一次便放棄。

於是還是回到原點,從基礎紅茶法、咖啡法中找答案。

首先嘗試的是最省工省器具的「一鍋煮」。概念脫胎自我那已然流傳影響廣遠的「鍋煮奶茶」譜,雖然多年來已經煮得無比熟練,但畢竟紅茶與咖啡之萃取思維與工序都不同,一古腦全扔進去可不成;幾次試驗、微調後,才慢慢拿捏出先以適量水烹茶、加入牛奶煮至微溫再放研磨咖啡粉,至中高溫(但不沸騰)後以少許蜂蜜或紅糖調味,得能讓咖啡與茶香兩相輝,醇厚濃勁但和潤不澀之方。

鍋煮可行,馬上又將腦筋動到義式咖啡法上,不如來個拿鐵咖啡紅茶如何?

一開始偷懶老毛病又犯,同樣直接將二者混在一起投入義式咖啡機……嗯,比起鍋煮似是更顯活潑多芳,但細細品來,卻覺紅茶與咖啡之香氣層次不夠各自清晰分明,略有小憾。看來義式煮法眉角多,不能一味偷工,還是得回歸萃取本質思考。

於是從奶泡紅(或稱紅茶拿鐵)的既有步驟延伸,先泡好紅茶、茶壺裡加入濃縮咖啡和糖,再倒入打好的奶泡與牛奶中。果然這回,茶香與咖啡香均適才適性展現,風味、醇厚度、平衡感都更上層樓。

其餘心得還有,茶葉宜選明亮優雅茶款如大吉嶺、蜜香紅茶甚至伯爵茶為佳──細細一想馬上領悟:和紅茶調配的濃雅兼具思維其實一致,然沉厚扎實底蘊改由咖啡擔綱,更能凸顯茶之芬芳清揚,相得益彰。

 

(本專欄原載於《Yilan美食生活玩家》

 

Text/葉怡蘭
Photo/葉怡蘭

 

延伸閱讀:

【葉怡蘭專欄】本該如此,元宵燈會

【葉怡蘭專欄】年夜飯復興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