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Rock Climbing)是近幾年在台灣流行起來的運動,年齡沒有太多限制,從5歲到80歲都能玩,不但能訓練肌力,更有人形容攀岩像下棋,每一步都要先想好如何出手,是一項同時挑戰體力與腦力的全身運動。

超越自我的熱血挑戰

攀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已不可考,可以確知的是,攀岩是從登山運動獨立而來。在登山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較為陡峭的岩壁,為了克服地形上的困難,而衍生出攀岩,有別於一般登山,更強調對於接近垂直岩面向上攀爬,並利用繩索及裝備作為安全上的保護,在過程中展現出對於超越自己的追求與挑戰。

1970年之後,開始出現室內人工岩場,讓攀岩運動愈發蓬勃發展,2020年的東京奧運更首度正式把攀岩列入比賽項目(由於COVID-19賽事首秀推遲至2021年)。人工岩場如同健身房,是一個運動空間,同時也具有玩樂性質,又不受天候影響,這股風氣一路從歐美吹向台灣,全台的人工岩場設施已超過300座,玩攀岩的人口也愈來愈多。

↑全台的人工岩場設施已超過300座,玩攀岩的人口也愈來愈多。

攀岩運動可以概分為人工攀登及自由攀登,我們所熟知的攀登以自由攀登為主,而常見的模式為傳統攀登(Traditional climbing)、運動攀登(Sport climbing)及抱石(Bouldering)。電影《不可能的任務2》湯姆‧克魯斯超帥的開場即為傳統攀登,得一邊攀爬一邊自行在路線上的岩隙岩洞等地方置放保護支點。運動攀登則是指攀登保護支點都已經事先用錨栓打好的路線,包括天然岩場用錨栓架設好的路線及人工岩場攀岩牆,是許多人學習攀岩的入門磚。抱石意指攀登獨立的大岩石,要求強度和爆發力,已發展成為獨當一面的攀岩方式。

↑攀岩運動在年齡上沒有太多限制,從5歲到80歲都能玩,能同時訓練肌力與腦力。

老少咸宜的全身運動

攀岩是一種平衡與重心轉移的運動,平衡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無論走路、爬樓梯、爬山、運動,身體隨時都在尋求平衡,若是失去平衡則容易跌倒,而攀爬在垂直的岩牆上更是要懂得平衡,才不易因身體失衡而墜落。

室內攀岩館藉由各個設好的岩點,活用雙手及雙腳的力量慢慢往上爬,到達最高點或是指定的地方為止,可以隨意的亂爬,也可依據岩場指定的路線攀爬,過程中需要用到肌力也考驗肌耐力,是一項幾近全身的運動。

↑攀岩者第一個想要入手的設備通常是岩鞋,鞋底有特殊橡膠,在踩踏過程中能防止打滑,讓上攀更加輕鬆。

進入攀岩領域,起初以肌耐力與平衡為主,到了一定程度,就要加入動腦的領域。由於制定的路線有難易之分,即使身高是一種無法改變的限制,卻可以運用技巧及思考,達成完成路線的目的,失敗還可以重新再挑戰,達成闖關、過關的成就感。

在攀岩場內一般進行的項目為上攀(Top rope)及抱石。上攀的高度較高,有的室內岩場甚至有15公尺以上的高度,為保安全必須掛著繩索,下方有另一位確保手,在攀爬者掉落時可將人瞬間定在空中。抱石比較容易入門,高度設在約4公尺以下,下方設有厚石的軟墊,即使不小心墜落,也有軟墊保護。

↑因攀爬高度不高,抱石不用繩索等器材確保,一個人也可以隨時去玩。

以方便性而言,抱石只要一雙攀岩鞋,一個人也可以完成,上攀則需要2個人共同完成,需要的裝備也比較多,像是安全吊帶、攀岩鞋及確保器。現在各大岩館多會要求確保者需具備確保安檢卡,確保在攀爬過程中的安全。所幸現在有些岩場設有「自動確保器」,就是將確保手以機器代替,一個人也能盡情玩樂,滿足沒有攀岩好友的邊緣人。

所以,想嘗試攀岩不用再找藉口,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隨時出發,你準備好前進攀岩館大展身手了嗎?

 

Info
全台各地岩館一覽

北部
原岩攀岩館
市民抱石攀岩館
Camp 4攀岩館-北投運動中心館
The Little Rock 小岩館
Mega STONE Climbing Gym
台北內湖運動中心攀岩館
Passion climbing 爬森攀岩館
iClimb風城攀岩館

中部
Dapro indoor climbing 室內攀岩場
B-plus攀岩館

▍南
Boulder Space圓石空間攀岩場
艾思博攀岩俱樂部

 

Text/徐婉卿
Photo/徐婉卿、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愛運動】北歐式健走 讓走路成為一種鍛鍊

【愛運動】4招親子瑜伽練習 玩出身心好平衡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