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的食物浪費問題,地球母親所賜與的資源並非不足,但卻嚴重分配不均,有許多食材因不合規格就被丟棄,有許多料理更是直接去了廚餘桶。近年來,全球各地漸漸意識到糧食浪費問題的嚴重性,站在「第一線」的餐廳,開始投入「搶救」剩食的行列,轉個念、動個腦,剩食就能變盛食!

可避免的浪費,當日回收食材再製佳餚

在阿姆斯特丹,有餐廳與超市一起反食物浪費的好案例。Instock是間氣氛舒適的剩食餐廳,周日甚至有現場音樂表演。餐廳與連鎖超市、傳統市場及多家食材商合作,讓本來要被棄置卻依然安全美味的食材重生,如即期蔬果、麵包、生鮮等。餐廳強調絕不販售過期食物,使用的食材是「可避免的浪費」(Avoidable Waste),食物的安全守則跟一般餐廳並無二致。

↑Instock使用每日剩食變化的無菜單料理時髦新潮,成為阿姆斯特丹的人氣餐廳。(圖片出處/Instock Amsterdam)

所謂可避免的浪費,就是食物在可食用的狀況下卻要被丟棄,像是才出爐一天的麵包、一袋柑橘只是有一顆壞掉了、有點褪色的花椰菜、接近到期日的肉,而餐廳的任務,就是要拯救這些無辜的食材。在這裡擔任主廚深具挑戰性,每日的菜單都得依照取得的食材來變化,做出令人驚豔的健康餐點,這點對消費者來說也很有趣,每天都有不同的期待。隨著餐廳的定點經營成熟,在阿姆斯特丹有舉辦大型戶外活動或節日慶典時,Instock也會出動餐車機動性地至各處端上好料,希望能讓更多民眾感受剩食也能成為美味一餐的感動。

追求與大地同調,作物直接躍上餐桌

澳洲墨爾本近郊知名的Brae餐廳,這裡實現了飲食不浪費的理想境界。有「農夫主廚」之稱的丹.杭特(Dan Hunter),為了縮短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將餐廳開設在以農業為主的小鎮Birregurra上。如同「Brae」一詞意味著小山丘,餐廳坐落在一片豐沃的田壤之間,被自家農場圍繞,既種菜,也養雞、養蜂,收穫的食材自然就是菜單上的新鮮;就連麵包也是主廚親手製作,從發酵到烘烤得花上3天功夫,使用在地優質物產,將這些食材提升到滋味非凡的美食巔峰,入選為世界最佳50餐廳。

↑Brae餐廳被自家農場圍繞,收穫的食材自然就是菜單上的新鮮。

廚房裡的邊材等剩餘物,會製作成堆肥,再回到農場大地循環。最令人讚嘆的是,餐廳讓客人飲用的是回收過濾的雨水!主廚解釋,這雨水從澳洲南部海洋飄洋過海而來,不受汙染,如果有機會喝上一口,就會發現透澈的清新直入心底,也讓人打從心底佩服主廚言行一致的生活價值觀,重視人與環境的關係,更珍惜手邊的每樣資源。

↑追求使用在地物產的Brae,就連麵包也是主廚親手製作,從發酵到烘烤得花上3天功夫。

以續食為引,明日餐桌計畫凝聚人心

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徐世勳研究團隊在2016年曾進行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台灣糧食總損耗及浪費至少達到373萬噸,平均每個台灣人每天大約浪費1個便當的食物。相較於歐美大國,寶島食物浪費的嚴重性同樣迫在眉睫,不少人看見問題起而行,其中以飲食議題為思考的「明日餐桌環境廚房」,就是在台灣倡導重視剩食議題的開拓者。

「明日餐桌」的前身是「七喜廚房」,從幫助街友開始到拯救菜市場醜蔬果經營社區,更誤打誤撞成了「台灣第一家剩食餐廳」。創辦人楊七喜認為「人與蔬果都沒有所謂剩餘」,將剩餘蔬果變身為一道道美味的佳餚,希望藉由食物溫度傳遞屬於你的我的他的故事。而為了呼籲更多人參與剩食運動,進一步更名為「明日餐桌」,希望大家能了解到「你的每一餐,可以影響這個世界!」

↑「明日餐桌」透過每周一次的共享剩食聚會,將一群有共同想法的人們匯聚起來。

「明日餐桌」透過每周一次的共享剩食聚會,將一群有共同想法的人們匯聚起來,以自由定價及不同訂價的蔬食餐宴及料理課程,推廣食物零浪費。雖然因應疫情,目前暫停所有對外餐宴活動,但追求零廢棄的行動仍在繼續。今年8月開始的「永續飲食平台」計畫:每賣出2份暖心包,就待用1包給需求者申請的申請對象,隨時準備1,000~2,000包的存量,支援緊急救災調度;且每月拯救1,200Kg以上的市場續食轉運給需要家庭,後續則由醜蔬果庇護工廠的成立,每一包都協助300g的醜蔬果製作成為30g的蔬果凍乾,更優先採購醜蔬果相關品牌產品,讓每一份暖心包至少能消耗400g醜蔬果。

「明日餐桌」續食聚落模式漸漸成形,翻轉剩食,中間歷經的改變,不單單是食物本身,在餐桌上產生共同的情感流動,人與人之間心的距離也巧妙地被拉近,希望藉由不浪費地球資源這樣的簡單想法,一起在未來打造零廢棄的生活空間。

↑「明日餐桌」推出「永續飲食平台」計畫,每一份暖心包至少能消耗400g醜蔬果。

▋同場加映:反剩食一起來Food Rescue

在日常生活中響應減少剩食,可行方式有哪些?試著先從4大方向開始努力!

1. 計劃性採買食材,做好冰箱管理,朝「家中零廚餘」方向努力。
2. 鼓勵販售友善食材的商家,前往剩食餐廳及綠色餐廳用餐,用行動表示支持。
3. 理解食材,懂得基礎烹飪,並學習延長食物的保存方式,如日晒、鹽醃或糖漬。
4. 可能的話,開闢花圃菜園,以食材剩餘物製作堆肥。

 

Text/李民渭、DeerMe
Photo/李俊賢、Instock Amsterdam明日餐桌環境廚房、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永續餐廳】半農半廚潮流 自家作物上桌

【零廢棄】剩食:舌尖上的嘆息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