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蜂嗡嗡嗡到底在忙些什麼?台灣常見的蜜源植物有哪些?如何在城市裡建造自己的蜂箱?養蜂是一條無止盡的學習之路,在台北木柵經營「蜂蜜花園」的王英章,在社大開班的養蜂課程人氣超高,許多同學在課程結束之後,會繼續留在他貓空的養蜂場繼續學習,歷經至少1年的四季循環,好理解蜂群管理在不同時節需要注意的細節。

學習,走過四季「蜂」收

小伊是王英章眾多的學生之一,著實上了1年的課,走過蜜蜂的春夏秋冬,確認較為溫和的台灣野蜂(東方蜂)會比義大利蜂(西洋蜂)適合她的住家,才放心帶了兩箱回家照顧。

從小伊住家的陽臺樓梯往上走個幾階,側邊連結著一方小空間,正好能容納兩個蜂箱與一張小凳子,那是她的祕密基地,「心情不好時,我就來這邊看蜜蜂,看個15分鐘,就會平靜下來了,我覺得很能抒解壓力,這裡是我的世外桃源。」

↑大多數的時間,養蜂人不必經常打開蜂箱,太過打擾蜜蜂,牠們可是會生氣的。

跟著小伊靜心觀察,會發現蜜蜂的行為確實很規律,守衛蜂盡忠職守,看著門口寸步不離。工蜂好勤勉,依序飛出、攜花粉回巢,「你看!這肚子鼓鼓的,就是帶蜜的蜂。」小伊指著蜂,為我們一一解釋。

能養蜂的台北市區公寓陽臺,聽起來不可思議,仔細觀察,才明白這裡恰恰好條件具足,方能成就小伊與蜜蜂的美好緣分。這幢舊公寓被新大樓社區環繞,後陽臺面對社區向外開展的中庭,讓這處小空間被圍成ㄇ字型,前方視線遼闊,為蜜蜂創造最佳飛行動線,起飛降落一路順暢,毫無阻礙。

↑養蜂人配備可不少,且至少需要學習1年以上,好理解蜂群管理在四季需要注意的細節。

環境,養蜂不可取代之最

「養蜂是『環境』先決。」小伊像是蜂兒的保母般,為我們介紹這育兒好環境。這座陽臺有屋簷、有矮牆可蔽蔭,陽光不至於直射蜂箱,一台小型的溫溼度計,隨時監控環境溫度,「蜜蜂也怕熱,如果氣溫太高,我就會在蜂箱外頭撒水,有回收雨水可用。」

傍晚是蜜蜂回巢的時間,這段時間最怕蜂箱四周有光害,會讓蜜蜂搞不清楚白天黑夜。這幢公寓一層僅一戶,陽臺獨立,沒有隔壁鄰居,也沒有路燈干擾,小伊會特地提早做好晚餐,關上廚房的燈,好讓蜜蜂順利回巢。

↑蜂箱是天然蜂窩的合成版本,作為蜜蜂巢穴的方塊,有不少形式供選擇。

大多數的時間,養蜂人不必經常打開蜂箱,「太過打擾蜜蜂,牠們可是會生氣的。」但夏天要注意蜂箱底部是不是有巢蟲出現,這種蠟蛾幼蟲會危害蜜蜂,必須及早清除,以免後患。若聽見蜜蜂發出ㄍㄧㄣㄍㄧㄣ的怪聲,就表示蜂箱裡可能有緊急狀況,「我曾在裡面發現一隻蟑螂!壁虎也可能會跑進來,野蜂很重視生活品質的,如果覺得環境不好,就會飛走找新家。」

↑蜂箱需要養蜂人的細心照料,才能為蜜蜂打造宜居環境。

理解,一口純蜜一年學習

小伊最初會有養蜂念頭,只是單純想讓孩子吃真蜂蜜,能自主掌握來源。這幾個月小伊的心得是,養蜂雖然有點像是養寵物,但這寵物可完全不會為人類做任何改變,「我覺得這也有點像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點距離、彼此尊重,才能和諧相處。」

如今,小伊養蜂並不以取蜜為主要目的,而是想讓城市裡的花草有授粉媒介,養蜂更具意義,「也要留蜜給牠們吃呀,才有足夠的營養。」為了探尋蜜蜂究竟到哪裡採蜜了?小伊會騎腳踏車,到住家周邊1、2公里的範圍內找尋蜜源植物,「最近進入秋季是欒樹開花期,前陣子也有很多大花紫薇,台北市很不錯,開花的行道樹很多。」那些原本未曾留意的樹木植物,因為養蜂,而有了更多的地景細節。

↑台灣開花的行道樹不少,台灣欒樹在秋天開花期成為工蜂採蜜的來源之一。

循著蜜蜂視角,帶我們看見這座城市的細微的、被忽略的美,原來,處處都有桃花源。

 

Text/游惠玲
Photo/李俊賢、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城市養蜂】那些蜜蜂社會告訴我們的事

【城市養蜂】蜜蜂與牠的花花世界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