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茶名聞世界,20餘年前也逐步開始有機茶栽植,追求天然的美好滋味。

茶在台灣種植歷史已逾百年,台灣從南到北、從平地到高山都有產茶,台灣茶更是名聞世界。由於永續保育觀念逐漸深入各個領域,有許多茶農越來越在意不同地區的土地,風土條件有什麼不同,選擇對土地友善的茶種植方式,約20年多前,台灣也逐步開始有機茶的栽植。

野放茶,個性奔放熱情

對台灣茶迷來說,10餘年前左右開始成為潮流的野放茶、有機栽培茶,又或者是無毒茶,不但讓土地恢復了活力,最令人開心的是,它們喝起來,別具各地風土滋味,加上各種栽培方式的獨到個性,可以品享玩味的層次,又更豐富了。

在台灣的喝茶圈,南投縣魚池鄉以出產許多野放的紅茶聞名!原來,魚池鄉曾是日據時代重要的紅茶產地,然而有好長一陣子,這裡製作紅茶的產業並不盛行,許多茶園荒廢了,無人修剪,當然更無人施肥用藥,茶樹就這麼靠著自己,長成健壯高大的模樣。如今,這些茶樹保持著不用藥、不施肥的自立狀態,採摘製作的紅茶,特別有一種茶湯清澈金亮、茶質勇健,而滋味奔放熱情的個性,令人印象深刻。

↑(左)王德傳茶莊契作的南投鹿谷茶園,生機盎然;(右)坪林傳統茶區有幾處茶園早已不施藥及化學肥料,做出了有機精品口碑。

有機茶,新產區成主力

約此同時,在花蓮、台東幾處非傳統製茶名產地的村鎮,長期耕耘而生的有機茶,也聲名鵲起。花蓮台東的茶產區,發展較晚,但就像是葡萄酒的「新世界」般,比較不受傳統束縛,許多新想法、新觀念,反而容易實現。

在台灣製茶,採茶總是採摘新葉,為了催出更多的芽,以及防止各種昆蟲吸取嫩芽汁液、寄生等,傳統觀念認為重肥、用藥被認為是無法輕易取代的必要之惡。但在花東,許多好土地得天獨厚,鮮少受到汙染,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從事有機栽培的茶園,比比皆是。正因為是有機栽培,茶芽在夏季受小綠葉蟬叮咬,而能順勢製作出的有機蜜香系烏龍茶、紅茶,特有一種更為開朗、陽光而直接的甜香滋味,受到廣大歡迎。

傳統茶區就沒有滋味令人著迷不已的有機茶嗎?其實也相當多。以文山包種茶著稱的坪林,早就有幾位出名的茶農,將土地恢復成最原始自然的狀態,不施藥,不施化學肥料,並用心聆聽土地發出的聲音,看茶、做茶,把包種茶做出了精品等級的品質。

↑不施藥、不使用化學肥料的茶葉,在心頭舒展出溫潤好滋味。

世代傳承,找回大地生機

比較有趣的是,有茶迷很愛有機茶,也有人,相反地,總覺得有機茶比較不好喝。

真正深入觀察後會發現,樂於接受有機栽培的茶農、製茶師,多半是年輕世代。他們樂於改變,觀念新穎。但相對的,並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傳統製茶手法,什麼時候走水走到算是徹底?什麼時候應該輕手浪菁?發酵到什麼程度才算到達該茶的標準?這些知識、技巧多在老師傅的手上,不易言傳或保留。

愛喝茶的人,心裡支持有機栽培,卻往往無奈地發現,慣行農法下的老師傅才有道地味。不過,許多人的共同心願,相信是期待茶農先從無毒做起,漸漸有機會轉型為自然栽培,許多美妙風味很可能會在同時間,重新回來;又或者,期待著年輕世代與資深師傅間,能有更深刻的互動或培育機制,而天然的美好滋味,也會在其中陸續展現。

 

Text/盧怡安
Photo/吳慈仁、VioLa、王德傳茶莊、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趣生活】日本土鍋,名窯巡禮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