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蘭專欄】「清淡型」美食日劇

【葉怡蘭專欄】「清淡型」美食日劇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
【小書房】理解奢華的真義

【小書房】理解奢華的真義

Foreword 你是否也挑戰過斷捨離,但如何確保未來的人生不再囤積?《練習有風格》一書的作者提出以「風格」與「美感」作為追求的基準──無論是穿搭、選物、飲食、住居、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想塑造風格,就要從認識、了解自己做起,找到適合的基本品味;且透過琢磨對生活之美的感受力,就能過得更清爽、更平衡,流露從容、自在的氣質,也讓他人賞心悅目,感受到真實的你。  ...
【遊台灣】走,尋鯨吧!友善賞鯨指南

【遊台灣】走,尋鯨吧!友善賞鯨指南

Foreword 旅行是一步一腳印的記憶,旅行台灣,即是透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感,記憶台灣之美。今年,我們將以「進階台灣」為出發點,深度挖掘台灣的自然之美,感受寶島充滿生命力的風光。   台灣四面環海,卻非人人熟稔海洋,對於海洋動物更是陌生。然而,受惠於黑潮*(注1),我們其實坐擁了豐富的鯨豚資源,不必出國就有機會欣賞全球三分之一種類的鯨豚,舉凡長吻飛旋原海豚、弗氏海豚,甚至會到大洋洄游的大翅鯨、抹香鯨等,只要到東部港口買張船票就能啟程。...
【學設計】台灣民藝的當代美學轉譯

【學設計】台灣民藝的當代美學轉譯

台灣民藝的魅力,在於潛藏於日常雜器所散發出的美感,像是籐編、木造、梭織等手工藝,都是保留時代記憶的生活符碼。然而隨著現代人使用習慣的改變,台灣不少年輕的設計師透過巧思重新演繹傳統物件的姿態,讓添加了實用性與創意的工藝新面貌,在當代走出精采新路。   01 讓藤的美好再次漫入生活中 台灣潮溼悶熱,用藤材做的椅子冬暖夏涼、透氣性佳,可謂最適合台灣氣候的天然材質。Mattan漫藤傢俬特別與台南老字號藤業合作,將藤條彎曲後回彈的特性運用在椅背設計,讓腰部有足夠的支撐,還獲得日本「GOOD DESIGN...
【小書房】自然的氣場:京燒生活中的料理與季節

【小書房】自然的氣場:京燒生活中的料理與季節

Foreword 京都,台灣人赴日旅行的關鍵字,而如果想更深入了解京都在地生活,不妨試著從「器物」開始!京都人相信,每天使用的器物,決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品味,本身為專業古董鑑藏家的陳彥璋,透過《色繪古都:京都陶瓷漫步》一書的不藏私分享,傳達京燒陶瓷及色繪數百年來寄寓了人生的吃喝玩樂,更兼具實用之美及工巧考據的豐美面向,讓更多人得以由淺入深親近這門活潑且接地氣的工藝美學,窺見京都人引以為傲的日常風景,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態度與堅持。  ...
【李芝瑜專欄】日常樹木學

【李芝瑜專欄】日常樹木學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