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建築】讓建築成為服務在地的精神場所

【學建築】讓建築成為服務在地的精神場所

Profile|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1965年出生於布吉納法索,1985年後赴德國柏林求學並擁有雙國籍。1998年成立Kéré Foundation e. V.,致力為非洲打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以甘多國小等建築享譽國際。2005年成立Kéré Architecture事務所,作品分佈於西非各國。曾於哈佛大學設計研究院、耶魯大學建築學院擔任客座教授,並在2017年起擔任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首席教授,也是美國建築師學會與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會員。2022年榮獲普立茲克獎,也是首位以非裔、黑人身分得獎的建築家。...
【識冠德】2023冠德建築沙龍講座: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

【識冠德】2023冠德建築沙龍講座: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

經過百年大疫的衝擊,建築空間元素隨著對抗、適應、共存的步伐展開了新的局面,蓬勃發展的人工智慧領域也為建築帶來了更多刺激與創意。當建築的介面與邊界持續改變中,重新詮釋並重新定義勢在必行。今年度冠德建築沙龍講座以「重譯: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為題,由曾任銘傳大學建築系主任、現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芝瑜擔任主持人,致力於推動城市美學運動的她,邀請了邱文傑、林家如和林彥穎等3位傑出建築師,齊聚分享對於建築空間重新詮釋的觀點和創新思維。   邱文傑:勇敢地以非主流的路線,找到適合當代的建築語彙...
【小書房】跟著名家尋旅!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

【小書房】跟著名家尋旅!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

Foreword 建築是承載、支持人們生活的容器與場域,也是身體近旁的親密存在,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生活本身……建築旅人/詠者的謝宗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博士的背景,讓他喜歡思索如何自不同的角度出發來參與建築、思考建築,在《散步中的台灣建築再發現》一書裡,謝宗哲分享透過生活中的「散步」,在刻意的「慢」裡重新凝視探索,無論經典抑或是正進行中的近代,一直陪伴在你我身邊的「建築」,也可以成為一場尋求救贖與自由的希望之旅。   以六角形作為主題的前衛建築基地 高雄海洋流行音樂中心...
【李芝瑜專欄】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身為Scarpa迷的建築探訪

【李芝瑜專欄】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身為Scarpa迷的建築探訪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李芝瑜專欄】第18屆威尼斯雙年展 未來的實驗室

【李芝瑜專欄】第18屆威尼斯雙年展 未來的實驗室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