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這個夏天,衝著第18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熱鬧展開,已經買好機票準備前往義大利嗎?(延伸閱讀:第18屆威尼斯雙年展 未來的實驗室)過去不論是個人自行前往義大利旅行,或是帶著建築系學生前往當地所累積的行程,不少今年想遠征義大利的朋友紛紛前來詢問我的威尼斯及周邊城市旅遊口袋名單,這邊追加了不藏私的走走看看行程,在此分享給大家!

 

住在威尼斯島上,追尋Scarpa大師的經典之作

談到威尼斯的住宿選擇,關於住在島內或島外的討論始終存在。然而,我仍然推薦選擇住在威尼斯島上。這座城市以其迷人的教堂和迷人的運河聞名於世,展現了多樣性的建築風格。

威尼斯由上百個小島組成,這些小島之間又有百條繁密的運河交織。聽聞建築房屋只能在島上或海灣淺水地段泥土上打下一個個大型木樁,形成堅固的地基。當地基穩定後再鋪上木板進行建築,由於威尼斯的地理位置和物理限制,外地建築師必須採用新的建築方法來適應這個獨特的地理環境。

↑威尼斯小島之間有百條運河交織,建築師必須採用新的建築方法來適應獨特地理環境。

在上篇分享了安藤忠雄的傑作、聖馬可廣場、鐘塔、大教堂、總督宮和拱廊商場這些必訪之地,在這裡還有一系列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就是威尼斯代表建築師卡洛‧斯卡帕(Carlo Scarpa)的經典之作。在求學時期,我就對於這位1906年出生的建築大師作品非常著迷,書櫃上堆滿了與他相關的書籍,光是在威尼斯追尋著他的作品,看著他重新詮釋建築中的基本元素,如牆壁、地板、天花板、樓梯和門所形成的對比和張力,就足夠值回票價。

↑1906年出生的威尼斯代表建築師卡洛‧斯卡帕,設計著重細節和自然材料的運用。

 

設計著重細節和自然材料運用,蘊藏著無數細節

如果在聖馬可廣場(San Marco Square)逛完觀光客行程,不妨拜訪一下Scarpa於1958年完成的奧利維提打字機展示中心(Negozio Olivetti),儘管其面積不大且僅有兩層樓,卻蘊藏著無數精采細節。這個被稱為「打字機展間」的展覽空間於1958年開幕,無論是地板、門、把手、樓梯下的黃銅支架、還是柱梁的連接處……都在在突顯了斯卡帕對工藝和細節的專注。此外,參觀這個展間,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些木質和金屬材料之間的微小細節之中,絕對值得一訪!

↑1958年完成的奧利維提打字機展示中心,被譽為20世紀義大利傑出建築代表作之一。

Scarpa迷不能錯過的基金會博物館(Fondazione Querini Stampalia),就在打字機展間旁邊,是Scarpa著名的改造案、通道橋與後花園設計。此外,Scarpa於1952年為第26屆威尼斯雙年展所設計的售票亭Biglietteri,以3根立柱點以及弧線造型,引導參觀者進入園區,有人說就像一艘駛進木樁間的船帆,恰如其分呈現出建築師對威尼斯充滿熱忱的情感傳遞。

在威尼斯水上巴士Giardini站附近的緬懷紀念碑Il Monumento alla Partigiana,紀念雕像就放置在由Carlo Scarpa設計的紀念碑鐵石底座上,Scarpa選擇的解決方案,是為了使雕像看起來幾乎躺在水面上,而設計了高高低低的平臺,在海平面之間在潮汐變化間讓人感受到光線、波浪陰影與反射交織的畫面。也因為這個作品的位置就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國家館區綠園城堡(Giardini)對面,經過時別忘了多看一眼。

Scarpa還有兩件位於大學校園內的設計:卡福斯卡里大學裡的禮堂的木結構細節,以及IUAV威尼斯建築學院理學院大門的大理石切割和接合技術的專業技藝。雖然都需要走上一段路程,但有幸威尼斯還可選擇水上交通工具,一面欣賞著大海的景緻一面前進,也使得遙遠的路程以及難走的石子路都再也不成問題。

↑曾在威尼斯建築大學執教的斯卡帕,同時也設計了該校的大門,大量使用了他著名的線性線條元素。

 

尋找建築背後故事,凝練Scarpa一生設計理念

威尼斯也有兩座由Scarpa所設計的墓園,有不少人專程前往一探。布里昂家族墓園(Tomba Brion)位在Treviso附近的San Vito d’Altivole區,有人說這是Scarpa的畢生大作,連Scarpa本身長眠之處都選擇於此,可以欣賞到有別於安藤忠雄的清水模設計,以及Scarpa那令人著迷的線性線條重覆堆砌手法。

↑在布里昂家族墓園可以欣賞到有別於安藤忠雄的清水模設計,如今是受歡迎的旅遊勝地。

如果還想繼續探險,在前往威尼斯觀光勝地穆拉諾島(Murano,俗稱玻璃島)的路上,還有一座著名的威尼斯海上墓園島(San Michele Cemetery),橘紅色高牆隱隱約約散發著神祕感,這裡是威尼斯的著名歷史遺跡,因為對於歐洲人而言,墓園並不如我們印象中來得忌諱或可怕,陸續有人會在這一站上下船參觀。

另一個值得一訪的原因,也因為威尼斯海上墓園島是202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英國建築師David Chipperfield的擴建項目,一聽說是擊敗了其他145家競爭者,才拿下威尼斯島聖蜜雪兒公墓擴建的全球競賽,因此也是這回前往威尼斯移地教學令學生們特別期待參觀的一站。

↑威尼斯海上墓園島是威尼斯的著名歷史遺跡,島上散發出一股靜謐的氛圍。

 

同場加映:快閃米蘭,隨行筆記

其實,這次在威尼斯順道與Open House Worldwide全球組織見面時,聽到他們分享Open House Milan等城市組織了一個Open House Euro,除了好奇於歐洲不同城市之間的共生關係之外,也偷偷慶幸今年前往威尼斯國際移地教學時,順道空出了一天前往米蘭探訪。

威尼斯與米蘭之間的距離真的不遠,或許可以想像從台北到嘉義的距離吧!米蘭曾是西羅馬帝國的首都,除了「時尚之都」、「工業中心」的特色之外,也是很多國際級建築師們的當代建築設計實驗場。值得一提的是,威尼斯有雙年展,米蘭則是在2015年擔任了舉辦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的城市,尤其以米蘭展館所推出的綠建築特色,也使得米蘭這座城市找到了自身的建築定位。

一提到米蘭,一定會馬上想到那棟前後花了500多年才建造完成的米蘭大教堂,融合了文藝復興、哥德式、巴洛克式及新古典等建築風格的米蘭地標,細緻且壯觀。近年來吸引遊客目光的,還有號稱歐洲最美的蘋果旗艦店──蘋果米蘭自由廣場店(Apple Milan Piazza Liberty),是1999年普立茲克獎得主英國建築大師諾曼‧福斯特(Norman Robert Foster)於2018年設計的大作。

↑號稱歐洲最美的蘋果旗艦店──蘋果米蘭自由廣場店,是諾曼‧福斯特於2018年設計的大作。

當然,別忘了在這邊還能看到具有米蘭特色的建築大師作品,例如Aldo Rossi、Giuseppe Terragni、Caccia Dominionion等在建築歷史課本上必讀的大師作品。此外,距離米蘭中央車站的公園(Parco Biblioteca degli Alberi di Milano)以及周遭的地標型辦公建築大樓,如Cesar Palli設計的裕信銀行大樓、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設計的Lombardy Palace、Torre Solaria塔、KPF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Torre Diamante塔等,都是具有LEED綠建築標章或金牌認證的建築。

↑Aldo Rossi和Carlo Aymonino合作打造的Monte Amiata住宅區,著手實現各自對理想微觀社區的願景。

米蘭的地標式大樓,還不止於上述的知名建築師大作,還有由美國建築師Daniel Libeskind所設計的解構主義建築Torre Libeskind(又稱PWC Tower),2019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磯崎新與義大利建築師Andrea Maffei 共同合作的玻璃立面摩天大樓Allianz Tower,BIG規劃設計的The Portico at City Life,以及距離米蘭大教堂非常近的Velasca Tower。

如果再列下去,雖然建築人看了能馬上感到熱血沸騰準備訂機票,但也擔心對於建築沒有那麼專精的讀者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不過米蘭最令人注目的美術館/展覽型建築列表,如OMA所設計的現代美術館、米蘭中央廣場的20世紀博物館、米蘭文化博物館,不論是建築本身或是內部的展覽都深具特色。

米蘭市中心的兩件大學設計案也十足吸睛,分別為Grafton 建築事務所設計的Luigi Bocconi University 與SANAA設計的Bocconi University新城是校區大樓。最後,也別忘了還是要去探訪一下大師中的大師Aldo Rossi的住宅大作,以及艾森曼建築師事務所(Eisenman Architects+Degli Esposti Architetti +AZstudio)主導的Carlo Erba住宅案。

最後不能不提的「垂直森林」(Bosco Verticale),榮獲2014年國際高層建築獎、由建築師Stefano Boeri打造的綠建築住宅大作,擁有800棵樹和1萬4000株盆栽以及一旁的植物塔(Botanic Tower),明顯展現出米蘭高層住宅建築的特色,以及米蘭這座城市對永續和環境的重視性。

↑垂直森林的概念最早是由義大利建築師Stefano Boeri所提出,是綠建築的一大里程碑。

 

Text/李芝瑜
Photo/李芝瑜、楊里笙、羅立崴、彭詠聰、Claudio Divizia、s74、Nowaczyk、bellena、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第18屆威尼斯雙年展 未來的實驗室

【學建築】垂直森林 都市新綠塔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