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與妻子和海蒂.托夫勒夫婦曾預言「體驗產業」的興盛──消費者將像收藏物件那樣,熱情地收集體驗。當代藝術的發展已不再侷限於單向的觀看體驗,而是逐漸走向觀者與作品之間的深度互動。這種新美學不僅模糊了藝術與科技的界線,更將展覽轉化為一場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

正是在這股潮流之下,「蜷川實花展 with EiM 光之中與影共舞」於沖繩南城美術館展開,透過光影、影像、空間設計與數據技術,打造了一場充滿沉浸感的藝術饗宴。

 

從觀看到參與,當代藝術的新敘事方式

 過去,藝術展覽往往強調靜態展示,觀眾的角色是欣賞與詮釋。然而,隨著數位媒體、投影技術與數據運算的進步,藝術作品開始具有回應性,能夠與空間對話,甚至能夠與觀者互動。在這樣的背景下,「蜷川實花展 with EiM」不僅呈現蜷川實花攝影作品的繽紛視覺語言,更藉由EiM創意團隊的技術支援,將靜態影像轉化為動態流動的藝術裝置,邀請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這場展覽突破了傳統的展出方式,不只是照片與影片的靜態呈現,而是讓觀者置身於影像之中,感受畫面如何隨光線、時間與空間流動變化。在這裡,光與影不僅是表達媒介,更成為展覽的核心概念,象徵著生命的變幻無常與瞬間即逝的美感。

 

沖繩的自然詩意,轉化為強烈視覺語言

蜷川實花的作品向來以濃烈色彩、強烈對比與華麗構圖著稱,而這次展覽更帶有沖繩獨特的詩意氛圍。蜷川本人本來就非常喜歡沖繩,在創作過程中,四度造訪這裡,帶著作品創作視角再度審視這片土地的自然風貌與靈性。

「這次展覽讓我有機會拍攝自己長久以來想拍的垂枝花(サガリバナ),也首次挑戰水下攝影,這些經驗讓我拓展了創作的邊界,成為下一步的養分。」蜷川實花在展覽開幕儀式上表示,這次終於拍到了沖繩的夜間綻放之花──只在夜晚綻放的垂枝花,僅一夜之間便飄零落盡,親眼見到花朵紛紛墜入水面,波光蕩漾之間,整個景象隨時間流逝而不斷變化,那畫面宛如夢境般奇幻,正與展覽的主題──生與死、光與影交織出的生命力,緊密呼應。

在展覽中,垂枝花的這一刻被捕捉並放大,透過多層次影像技術,營造出沉浸式的視覺體驗,讓觀眾彷彿置身於沖繩夜晚的靜謐花海之中。

此外,展覽也挑戰了水下攝影的表現方式。水的流動性與光線折射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影像呈現出全新的視覺張力。這些創新性的拍攝手法,讓影像不再只是靜態的畫面,而是與環境共鳴、與觀者互動的媒介。

 

光影流轉場域,南城美術館的藝術對話

雖然展覽的主軸是攝影作品,但南城美術館本身也是這場展覽的重要角色。這座美術館原本是一座私人宅邸,坐落於沖繩南城市,被世界遺產「斎場御嶽」(琉球王國最高聖地)環抱,其獨特建築形式讓光影成為空間的一部分。

在EiM團隊的策劃下,展覽被劃分為3個主要區域──「居住空間」呈現日常與花卉交融的場景,使觀眾感受藝術與生活的無縫結合;「企劃展覽室」透過全新拍攝的影像與照片,展現沖繩強烈的光影對比,營造出攝影、影像與科技結合的嶄新表達方式。

「庭園區域」則藉由空間設計,傳達對這片神聖之地的敬意,並讓觀者在寧靜氛圍中感受沖繩自然的靈性。

這3個區域彼此串聯,形成一場關於「光影、生命與時間」的敘事,讓觀眾在移動的過程中,經歷不同層次的視覺與感官體驗。

隨著科技發展,未來的藝術展覽將更趨向沉浸式體驗,結合AI、大數據與即時互動技術,讓作品隨觀者的情緒與環境變化而轉化。「蜷川實花展 with EiM 光之中與影共舞」 突破靜態觀看的界限,融合藝術、科技與空間,讓觀者成為體驗的一部分,預示著未來藝術的新可能。當作品與人的連結更加緊密,藝術的邊界也將不斷延展,走向更開放且多維的對話。

 

蜷川實花展 with EiM 光之中與影共舞
NINAGAWA Mika with EiM: Dancing with Shadows in the Light
展覽時間│2024年11月27日~2025年5月30日10:00~20:30
展覽地點│南城美術館(沖繩縣南城市知念安座間865)

 

Text/小島與松
Photo/Tomio Koyama Gallery、南城美術館

 

【李芝瑜專欄】在建築之間流浪,首爾的設計漫遊指南

【台灣味】台灣餐桌上的魚露故事──專訪民星食品廠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