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積極推動城市美學運動。
近日行程滿滿,各種活動接踵而至,其中也包括了不同學校的畢業評審(延伸閱讀:必看!2024夏日CHILL逛展),忙忙碌碌之間,轉眼已至6月下旬,猛然發現暑假近在眼前,許多家長與朋友們早已開始構思旅行計劃。不得不說,近來台灣的美術館很精采,想安排周末小出遊行程,提升自己的美學力,以下介紹幾個值得一探的據點給各位讀者:
〈Taoyuan〉桃園市兒美館的「娛樂山丘」地景式建築
筆者授課的建築系位在銘傳大學桃園校區,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桃園就會想到華泰名品城、三井Outlet等大型逛街商場,又或是大溪老街、Xpark水族館、小人國等適合老少咸宜的著名旅遊景點。其實,桃園是很知性的,桃園市立圖書館的總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這兩座圖書館在網路上都有「最美圖書館」的封號,近來還有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的加入,讓桃園更顯多元迷人。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由獲202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大師山本理顯所設計,2018年贏得這項國際競圖,以山丘為概念發展出斜屋頂式的白盒子展館,有著夾層空間展示的表演藝術、綠色草皮滿布的斜屋頂以及白色步道的空橋觀景臺,還有讓人忍不住想上去走走這白色Z字型步道,體驗一下建築師特別為「相遇」而設計的平臺。樓高共4層的兒童美術館,1樓戶外區移動的小山丘、2樓有一個滾球互動區、3樓的圖書館空間,以及4樓的互動裝置戶外平臺。(延伸閱讀:桃園市兒美館攻頂!山本理顯設計「藝術山丘」成建築亮點)

↑以三角造型為主要結構、白色基底搭配大面積玻璃引入自然採光,打造出富特色的山丘美術館。(圖片出處:桃園市立美術館、吳欣穎拍攝)
4樓目前的特展為「長出一扇門的石頭」,是只有展出5個月的線上預約展區,邀請知名澳洲科技藝術團隊ENESS,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結合露臺戶外空間場域,量身打造全新的互動式裝置藝術作品,邀請大人小孩一同透過敘事、影像、互動等元素,享受一場結合遊戲、互動與充滿創意想像的體驗。
參觀完室內,不妨走到戶外,欣賞一整片荷花盛開的青塘園生態公園。這裡的水池裡,還有許多優遊的烏龜,為景致增添幾分生趣。雖然市立美術館的另一區要到2026年才能完工,但今年4月新開幕的兒童美術館,如今正值開館兩個月後的人流回歸平穩期,且在當前時節,兒美館的大面積落地窗迎入燦爛日光充盈館內,營造出獨特的觀展氛圍,若還未前往朝聖,快安排一趟前往吧!

↑在當前時節,兒美館的大面積落地窗迎入燦爛日光充盈館內,營造出獨特的觀展氛圍。(圖片出處:桃園市立美術館、吳欣穎拍攝)
〈Taipei〉以「光之建築」為理念的北美館
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的北美館為現代主義風格建築,於1983年落成啟用,是台灣首座以現代藝術為主題的美術館,建築外觀採用簡潔的幾何造型,白色的立面和鋼筋混凝土結構展現出一種優雅美感,內部則利用自然光線營造出和諧的展示空間。

↑北美館是台灣首座以現代藝術為主題的美術館,建築外觀採用簡潔的幾何造型,內部則利用自然光線營造出和諧的展示空間。
最近經過北美館,就會發現館外廣場搭建起新一屆的「X-site 計畫」作品(2014年開始以美術館戶外廣場為基地,每年公開徵選一件實驗性的臨時裝置提案),這次是由「感想工作室」(office one senses, OOS)所推出的第11屆「X-site計畫」《林木林》(Analogue Forest)。這一跨領域團隊運用25座類似樹木一般的柱狀結構,來呈現繁茂枝葉的相互交疊,柱狀結構透過戶外廣場階梯所劃分出不同高度產生的平臺,引導訪客進入「森林」漫遊或穿越,而掛在柱體上的黑色網布隨著風、光、雨等自然元素不時微動,將光影透過這個柱網結構系統灑入棚帳下的漫步空間。

↑「2024 X-site:林木林」在北美館戶外廣場提供了一片廣大的遮蔭,為夏日裡如織的遊人創造其舒適探索的空間經驗。(圖片出處:臺北市立美術館)
同步可以前往北美館內參觀南非藝術家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的展覽,由北美館與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A)共同策劃,首度來台舉辦的大型個展,呈現了大師將近40年的創作軌跡,以肯特里奇素描創作為策展脈絡,包括炭筆系列、蝕刻版畫、橡膠版畫、素描投影定格短片以及水墨炭筆畫,從1980年至今的90多件作品,逐一探索他的創作軌跡與美學維度,看完展覽就能理解為什麼肯特里奇會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南非鬼才藝術家稱號當之無愧。

↑素描投影系列的定格短片是肯特里奇作品中常見的形態。(《樣板戲札記,2015》(截圖)高解析三頻投影裝置,11 分 14 秒,圖片出處: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不能不訪的北市重量級文化地標:故宮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保存和展示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機構,其建築風格也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點,融合傳統中國宮殿風格與現代建築技術,展現莊重華麗的風貌。院外則有一座雕塑公園,展示現代雕塑藝術作品,與古典建築相得益彰。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保存和展示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機構,其建築風格也體現了中西合璧的特點。
筆者喜愛逛大大小小的展覽,近來登入故宮官網瀏覽資訊,著實嚇了一跳──「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日期怎麼是5月17日至5月17日,再仔細一瞧,才發現是從2024年一直展至2026年──《紅樓夢》的故事背景是家族盛極而衰,作者曹雪芹將這一盛清時期的貴族世家描述得非常細緻,以至於後世的我們不斷地去考證和研究,走進文學與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
這次展覽是以「物」導讀這本小說,國立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及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品為底氣,將書中所塑造的不同角色與其不同的性格,藉由展覽進行隱喻,帶領我們走入一篇篇精采的章回之中。展覽以三大主軸展開敘事:「大雅可觀」、「異物奇貨」、「一番夢幻」,將那個時代貴族階級精緻的物質文化進行展現,「物」讓小說有了畫面,成為看得見的劇情,「看得見的紅樓夢」也因此顯得立體而有溫度。不論你是不是紅樓夢迷,炎炎夏日,來故宮觀展兼閱讀文學之美,是假日不錯的休閒選擇。

↑「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在故宮將展出兩年之久,帶領我們以「物」導讀小說,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圖片出處:國立故宮博物院)
〈Kaohsiung〉 走過美好日常的高美館30周年
一直以來是高雄文化殿堂的高雄市立美術館,建築外觀採用線條簡潔的幾何造型,整體設計具有開放性,巧妙地融入周圍的自然景觀。館區圓形廣場加上可席地而坐的駁坎與階梯,營造出透明、打開的氛圍,一大片富有藝術氣息的休閒場域,拉近藝術與人們的距離。

↑超過40公頃的高美館,館前廣場為平整的水泥步道,加上可席地而坐的駁坎與階梯,交織成一大片富有藝術氣息的休閒場域。
1994年開館的高美館,要如何迎接自己的30歲生日呢?高美館隆重呈現年度售票特展「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與英國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及全球第四大國巨基金會(YAGEO Foundation)合作,透過35位藝術巨匠、超過50件作品,展品清一色為藝術史教科書指標性作品。
展覽罕見展出私人收藏重量級作品,包含了在世藝術家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在藝術拍賣市場中拍出天價的珍品大作《一位藝術家的畫像(游泳池與兩個人)》,以及大師級畢卡索(Pablo Picasso)、安迪.沃荷(Andy Warhol))、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傑夫.沃爾(Jeff Wall)、杉本博司等指標性大作,呈現兼具藝術與教育的重磅藝術盛宴。

傑夫.沃爾的創作旨在探索真實與虛構的界線,對於傳統上認為攝影如實紀錄了真實世界的概念提出質疑。(圖片出處:高雄市立美術館,傑夫.沃爾作品《突如其來的一陣風》(借鑒鑑葛飾北齋),1993)
Text/李芝瑜
Photo/李芝瑜、吳欣穎、桃園市立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國立故宮博物院、高雄市立美術館、Jack Hong、Jujumin Chu、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