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隨著人們逐漸學會與大疫共存,該是時候重新邁向一段精采的旅程,而這一次,眾人最先想要前往的已不再是過往的「此生必去清單」,反而變成了讓你魂縈夢牽、那個熟悉得如同第二故鄉的他鄉異國……在出發之前,且讓我們來看看各界旅遊達人心中掛念的那座城市及曾經的那趟旅程,不遠的未來,在相同的漫遊脈絡下,也許你我可以試著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出身台灣、現居東京的建築師李昀蓁,以FB粉專「東京建築女子」為載體,以影像與文字書寫以建築、空間與設計為題的種種觀察,隨著旅行與工作經驗的累積,提供非日常生活體驗的旅宿,更是她尋找靈感、吸收身心靈養分的巡禮主題。

 

一生至少入住一次建築大師設計的經典空間

「我通常會從建築師去找飯店,這對非建築人而言可能會有些難度。」儘管每次出行並非都帶著目的出發,但這樣的習慣確實也為李昀蓁帶來種種收穫。在《東京建築女子風格設計旅店選:入住建築大師之作、百年銀行&小學、森林別墅、京町家民宿⋯⋯享受專屬你的泊食慢時光》書中,就收錄了她在第二故鄉日本出差或度假時,以建築人的眼光閱讀、感受一個空間、一座旅宿乃至於一座城市的點滴。

相對於大師經典建築雲集的東京等國際都會或輕井澤等度假勝地,李昀蓁首先建議一訪是觀光性質相對不強烈的群馬縣前橋市。這座城市距離東京約100公里,是日本知名眼鏡品牌JINS董事長田中仁的故鄉。「他為了回饋鄉里,開設了邀請專家與民眾一起進行社區改造活動的前橋鎮內研究室(前橋まちなか研究室),並買下了當地的老旅館,邀請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

藤本壯介設計的首座旅店「白井屋旅店」,成為地方創生的最佳範例。打掉樓板後的空間,像是這座小鎮的巨大客廳,吸引人們前來,而在整理舊建築的同時,增建新建築的提案更令李昀蓁印象深刻。「他利用了一座小山丘,設計出可以作為房間的後棟空間,一棟我們想像不到的建築形態就在這裡出現了!」舊與新疊加的嶄新想法營造的非典型空間,讓建築有了獨特的個性。

身為建築師的訓練,讓李昀蓁造訪每一處建築或旅宿時,總會不自覺地尋找其中的趣味與特色。「畫圖或思考時難免會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這時就會參考大師的作品,看他們如何設計、如何展現特點。」李昀蓁在書中介紹每一件作品時,也都會列出「喜歡的細節」,從建築人的角度分享值得玩味的特色。

 

新型態旅宿品牌,體驗結合在地文化的時髦設計

匯聚長板常「LLOVE HOUSE」、青木淳「千光寺頂上展望台 PEAK」等作品的廣島縣尾道市,也是李昀蓁相當喜愛的城市,由擅長利用自然素材的印度建築師事務所Studio Mumbai孟買工作室改建自昭和時期舊公寓的「LOG」,是她非常欣賞的旅宿空間。「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沒有住過,只參觀了咖啡廳和展示空間,住過之後就更喜歡了。」

李昀蓁指出,這個設計師團隊為了設計這個案子在尾道居住多時,也將觀察研究時蒐集的比例、建築材料的嘗試與實驗樣本等資料悉數保留、進行展出,「像櫃子上的彩色玻璃,或是自己編織的椅子,從型態、顏色、家具到材質的使用,都能感受到建築師的用心,建築魂都被勾起來了!」

「LOG」最令李昀蓁覺得驚豔不已的住宿空間,以拉門設計了層層景深感,「像是一層層繭以和紙將地板、天花包圍起來,走進空間裡像是被舒服地包覆著,打開拉門又是一片風景,最深處的窗戶後又是尾道的海景風光,不僅具實驗性,更自然而然地傳達了尾道的美。」相對於由日本設計師操刀的作品,李昀蓁在「LOG」看到的是不受文化拘束的全新挑戰,也讓她感受到何為「營造建築與自然之間和諧的空間氛圍」。

 

非日常的風格樂章,走進光、影、建築動人交會

優雅又帶有詩意的攝影作品,是文字之外的重要紀錄。習慣以手機拍攝建築的李昀蓁建議,「建築照片的基本就是垂直和水平,所以拍外觀時可以走遠一點、盡量把手機就是拿高一點,如果高度還是不夠,再用後製調整傾斜與垂直水平。」此外,她也習慣將亮度調高、對比調深、彩度調低,藉以突出建築的風采。

旅日8年,李昀蓁以實際走訪、體驗、使用與感受,透過建築更加認識自己的第二故鄉,而每一段旅程中的風景、每一處值得咀嚼再三的細節,也都讓生活與心靈更加豐富。夢幻旅宿的定義或許因人而異,每一次的出行前方,都將迎向更美的相遇。

 

Text/林蔚秦
Photo/李昀蓁、山岳文化

 

延伸閱讀:

【疫後旅行】酒雄:穿梭福岡巷弄,大啖當地美食

【葉怡蘭專欄】以為居住在京都──且談,京町家旅宿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