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姚仁喜 Kris Yao, Hon. FAIA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創始人,其豐富多樣貌的建築作品,經常受邀刊登於國際建築雜誌,並多次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等國際展覽。
美國建築師協會(AIA)於2014年授與姚仁喜「榮譽會士」之殊榮,並讚揚他:「利用建築元素的創作,具體掌握人類情感與生命狀態、文化語境與歷史涵構、場所精神與人性尺度,充分彰顯了他的人文精神。他以來自東方的美學與心靈的涵養,以素材、造型與自然光的交互輝映,加上高度的創意與專業的執行力,建築因而盈溢詩意」。

 

有人曾說:「想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就去看她的博物館。」而近10年來,台灣百花齊放的公共建築,正集中在文化建築的場域。

 

濃墨飛白相扣的故宮南院

在建築之外,姚仁喜也活躍於藝界,曾兩度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並受上海當代藝術館邀請出展個人展,對於藝術的熱愛,也表露於他所經手為數不少的文化建築裡。

來到嘉南平原上的故宮南院,這座史無前例的博物館建築,以140公尺大跨度鋼製單拱橋揭開序幕,飄然座落在人工湖中間。

主體則是一黑一白相扣的弧形建築,象徵書法之境的「濃墨」與「飛白」,對應滿足了內部不同場域對於採光、遮陽、綠能的不同要求。而建築外牆,則以現代數位化點陣排列,在36,000多片鑄鋁圓盤的編排下,呈現出青銅器上的龍紋及雲紋,為現代科技詮釋古老工藝的經典之作。

從外向內,可感受到理性結構因為行走視角的漸變,產生一種光影律動感,這種感受正如《台灣建築雜誌》總編輯王俊雄所形容,姚仁喜的建築是「幾何詩性」──在秩序井然的空間之中,物質與技術超越了自身,形成一種難以言喻的迷人狀態。

 

揭見盒中之盒的漢寶德紀念館

向南方再走,來到台南官田山上的臺南藝術大學校區,這裡有姚仁喜為啟蒙恩師漢寶德所設計的紀念館兼展覽館,那僅有四層樓高的獨立建築,相比他所操刀的企業總部,尺度差距懸殊,構造也相對簡單,但這卻是一個精巧嚴謹的方盒,打開內部揭見建築師有趣的空間邏輯,以及對於表裡的獨到見解。

漢寶德紀念館的設計概念是以「盒中之盒」(A cube within a cube)出發,那使用清水混凝土澆灌凝塑的建築,整體是一座純粹幾何的正方量體,中央有似嵌入隱沒的第2個方體邊角,形成立面的開窗/跳色/立體變化。從景觀凌波池水上和緩的踏階至正方體側面進入內部,可來到建築2樓,眼前開展的挑高13.5公尺巨型方間,空中漂浮的紅色實牆量體,即是第2個盒子。

在2樓與3樓之間,動線進出建築內外,再由懸空樓梯進入方才所見的紅盒,最後再以峽谷般空間感的樓梯通達四層──時而進入、時而穿出,穿引兩個盒子的內外,產生的不同視角風景,也讓漢寶德紀念館充滿建築劇場般的感受性。

綜觀這片蕞爾小島,近年來屬於地方的展覽館相繼成立,而沿著姚仁喜所設計展館作品建構出的美學聚落探索,穿梭在不同的空間場域裡,感受與藝術作品相遇的美好驚喜,也讓人得以看見當代展覽館在闡述自我文化價值的可行方案,在可見的未來將繼續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溫柔力量及心靈撫慰。

 

Text/FunnyLi、小島與松
Photo/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廖志添、鉉琉工作室、游宏祥攝影工作室、牧童攝影

 

延伸閱讀:

【看人物】重回南門市場 程安琪帶逛大江南北好滋味

【學建築】讓建築成為服務在地的精神場所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