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崇人的「海鷗的停車場」作品,約300隻海鷗排列在女木港的防波堤上,一起風就集體改變方向的情景相當逗趣。

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曾說:「不存在人類的歷史,存在的是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歷史。」透過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海藝術祭等舉世知名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正能細細吟味曾經失落的鄉里,如何從平凡中淬煉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延伸閱讀:走進日本島嶼藝術祭 看見藝術也認識地方(上)

海之復權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瀨戶內海位於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大島之間,以往扮演著重要交通動脈的功能,船隻在島嶼之間交流著生活和物產,也影響著彼此的文化與風格。近年受到全球化、均質化的影響,這些島嶼紛紛面臨人口流失、產業變遷與高齡化的影響,逐漸失去了活力與個性。

↑以瀨戶內海諸島為舞臺的藝術節,來自各國藝術家超過百件的創作結晶,分布在12個島上村莊或沿著海岸露天展出。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背景,正是希望讓這片獨特的海域重現魅力光彩,透過應傳統文化與自然景觀而生的當代藝術,構築島內居民與世界旅人交流的橋梁,也因此展覽地點橫跨香川縣、岡山縣與瀨戶內海上的大小島嶼,造訪的遊人必須搭乘船隻快速穿梭駛移其間,從欣賞遼闊無際的絕美海景開始,展開五感的藝術巡禮與難忘的審美體驗。

↑聳立在高松港的大卷伸嗣「Liminal Air -core-」地標,色彩豔麗的部分為鏡子表面,反照周遭港口及大海、建築物等風景。

區域復興 人文與自然匯流感動

這場盛宴的首要之務為展現地區特色,以瀨戶內海諸島為舞臺的藝術節,每3年舉行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旅人與當地居民,在美術、建築、音樂、表演藝術、科學、文學與思想等領域積極交流,有著不同的背景,說著不同的語言,卻都一心尋訪著這片海域上最令人心折的美好。

↑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旅人與當地居民種種有形無形的協力合作與共識,成為實現區域復興的契機。(圖片出處: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2官網

來自各國藝術家超過百件的創作結晶,分布在瀬戸內海12個島上村莊或沿著海岸露天展出,其中草間彌生的南瓜、安藤忠雄打造的地中美術館等,已成為舉世聞名地標。來訪旅人在每一座島嶼上,都能透過藝術建築感受到瀨戶內的優美景觀及自然中的時間與歷史,而各個區域的產業型態、民俗節慶與文化傳承,也都化為藝術型態,展現豐富的生活樣式與風情,島民的生活常態與活力,在旅人眼中也成為聚焦海島生活的機遇。

↑去年因颱風吹襲,草間彌生的代表作「黃色南瓜」被捲進海裡,目前仍在修復中,但直島宮之浦港還有巨型「紅色南瓜」可供欣賞。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從2010年第一屆舉辦至今,直島、小豆島、犬島、女木島、男木島、豐島、大島、高松港及宇野港周邊等,透過種種有形無形的協力合作與共識,讓美麗的瀨戶內海諸島重獲新生,當地的年輕人與兒童,也在生活與參與之中,與土地有了更深的羈絆與連結,更帶動不少人返鄉生活。疫情之前,每年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遊客不遠千里而來,正是由於獨特體驗帶來的難忘感動。

↑男木島有如迷宮般錯綜複雜的坡道上建造眾多房屋,形成獨特景觀,從島上任何地點望去,景色均美不勝收。

地方創生 用心描繪生活的可能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成功,當地居民與藝術家的籌畫與協力自然功不可沒,而地方政府的支持、知名財團的資金挹注與外來志工的投入,也確實鼓勵了地區性自發力量的持續參與。藝術於此不再是封閉性的、高高在上的,而是具有同質性與地域特色的結晶。

地方創生,創造的是生活的品質,也是生活的可能。這些一場又一場的藝術祭,如同聚集了人與自然、藝術和文化的祭典,在全球與在地之間、在日常與非日常之間、在受拘限的空間與時間之間,將對於地方的關懷與深厚情感凝縮為體驗性的認同與巡禮。

↑豐島美術館位於面向瀨戶內海之豐島小山丘山腰,光線、微風、鳥鳴從天井流入室內,幻化出多種迷人風貌。

 

Info
2022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時間:春展期:4月14日~5月18日;夏展期:8月5日~9月4日;秋展期:9月29日~11月6日
◎地點:直島、豐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犬島、沙彌島(春)、本島(秋)、高見島(秋)、粟島(秋)、伊吹島(秋)、高松港・宇野港周邊
◎詳情可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官網

 

Text/林蔚秦
Photo/N_FUJITA、Archcultures、几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2、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Glocalization】日本地方創生經驗 偏鄉絕地大反攻

【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浪潮 文化的對話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