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十日町清津峽旁隧道終點的「光之洞窟」作品,透過水面反射讓人完全徜徉融入於風景之中。

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Karl Popper)曾說:「不存在人類的歷史,存在的是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的歷史。」透過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瀨戶內海藝術祭等舉世知名日本地方創生的成功案例,正能細細吟味曾經失落的鄉里,如何從平凡中淬煉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從鄉村到世界

「越後妻有」是由日本古地名而來,並非地圖上的正式名稱,現今指的是新潟縣南部的十日町市和津南町,為日本首屈一指的豪雪地帶,同時也是人口流失、高齡化問題嚴重的鄉鎮偏遠地帶。

然而,在面積約等同於台灣雪霸國家公園的山林、田野與城鎮之中,「越後妻有」地區星羅棋布著上千件藝術品,這裡是「大地藝術祭‧越後妻有藝術三年展」的舞臺,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藝術季之一。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始於2000 年,首屆邀請32個國家地區的148組藝術家與當地居民交流,以「人類就在自然中」的理念,將獨具在地特色的元素融入153件藝術作品中,而區域內的商圈振興策略也配合了藝術祭活動進行,因此從作品到地方景觀,全面展現了當地居民與聚落文化的風情。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為第2屆大地藝術祭時打造的交流館,後改為美術館,除了可欣賞現代藝術也提供在地鄉土料理及溫泉。

第1屆活動儘管在反對聲浪中起跑,然而為期近2個月的活動,竟吸引了高達16萬餘人前來參觀!之後,每3年舉辦一次、其餘時間則安排各種小型藝術活動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2年來,超過1,200件作品在這片山林中創作成型,原本散落於越後妻有地區的空屋與廢校,如今都成了維持地與景觀、傳承技藝與智慧的載體。

↑Christian Boltanski及Jean Kalman作品「最後的教室」(The Last Class),前身為十日町市立東川小學校。

人與自然共生 收穫來自大地的禮物

位於信濃川東側的十日町有10餘座因少子化而廢校的小學,如今成為「鉢與田島征三繪本與樹木果實美術館」等作品的展館。信農川西側的川西地區,則有美國藝術家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利用傳統日本住宅空間及特殊光影效果所創作出來的「光之館」,是一件藝術作品,同時也是一間旅館,提供絕無僅有的入住體驗。

↑傳統日本住宅空間及特殊光影效果所創作出來的「光之館」,是藝術作品,同時也是旅館。(圖片出處:光の館

有豐沛水資源的中里地區,有芬蘭 Casagrande & Rintala建築事務所將非法垃圾掩埋場改造的美麗公園。在群山環繞的松代地區,則能入住聚落民家改建而成的民宿,這裡以梯田景觀之美聞名。

↑在群山環繞的松代地區,能入住聚落民家改建而成的民宿,這裡以梯田景觀之美聞名。

位於十日町的清津峽,為日本三大峽谷之一,湍急河流與兩岸峭壁頗具可看性,一旁的隧道於2018年修建完成,不少藝術作品錯落其間,其中路程終點的「光之洞窟」(Tunnel of Light)作品,由MAD建築事務打造,透過水面反射讓人完全徜徉融入於溪谷風景之中,是熱門取景打卡點。

↑在3年一期的大地藝術祭之外,十日町市和津南町維護著約200件的常設作品。(圖中為2015大地藝術祭的「顛倒城市」作品,圖片出處: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官方網站

位於長野縣交界處的松之山,隨四季遞嬗各自明媚的自然景觀吸引無數遊人。津南地區則有繩文時期中期的遺址,以及由木造小學校舍改建而成的「秋山鄉結東溫泉栗之宿」……就這樣,曾經寥落的廣闊土地有了新生命,人與人、人與土地之間,也有了全新的聯繫。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讓藝術家與居民共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讓人重新看見地方的價值,而具開創性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帶給了日本其他地區全新的想像與啟發,也促成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成為「藝術進駐農/漁村」的經典案例。

↑十日町市松代車站旁的廣場,草間彌生的大型雕塑作品「花開妻有」在此盛開,吸引遊人專程前來。

 

Info
2022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時間:2022年4月29日~11月13日
地點:日本新潟縣十日町市和津南町在內約760平方公里的土地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官網
十日町市觀光協會

 

Text/林蔚秦
Photo/H. Kuratani、Osamu Nakamura、光の館、越後妻有協會、十日町市觀光協會、新潟県観光協会、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浪潮 文化的對話

【Glocalization】日本地方創生經驗 偏鄉絕地大反攻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