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夏天的旅遊旺季舉行一連串的攝影節與祭典,東川町奠定「寫真之町」的地位。

在台灣提到復興地方產業,總是會聽到「地方創生」一詞,這個概念源自日本,透過改革居民意識,進而提升偏鄉城鎮活力的一連串政策,最終目的希望讓每個地方都能展現自我特色,並發展出最適合的在地經濟,解決城鄉發展失衡問題。

地方DNA源自全體居民的認同

位於北海道正中央的小鎮東川町,坐擁源自大雪連峰的雪水、雄偉的自然資源、肥沃土壤與天人峽溫泉等,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卻苦於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等問題,儘管離富良野、美瑛觀光勝地不遠卻一度蕭條、甚至面臨滅町的危機。

隨著日本地方創生政策的啟動,東川町決議貫徹「寫真之町」(The Town of Photography)的宣言,將此地建設成「匯集全世界照片、人以及笑容的城鎮」。東川町四季多彩的明媚風光與生息於此的動植物,透過相機記錄下無數個璀麗的瞬間,並透過東川町國際攝影節、寫真甲子園等攝影文化活動逐漸為人所知,讓自然、人、文化之間的流動,轉化成振興城鎮的活力之泉。

↑居民的有志一同,讓東川町的地理特色與人文風情,形塑了具有特色與個性的生活環境。

「寫真之町」的定位,意味著從公共設施到私人宅舍,東川町每個角落都有機會成為攝影素材,若缺少當地居民的配合以及政府的完善配套,都有可能減損東川町在鏡頭下的魅力,而也正是因為居民的有志一同,才讓東川町的地理特色與人文風情,形塑了具有特色與個性的生活環境,人口數從2014年的7千多人、3千多個家庭的城鎮,目前成長到為8千多人、4千多個家庭的規模,不僅在地廣人疏的北海道堪稱異數,在日本是極為成功的地方創生案例。

↑北海道東川町舉官民之力打造「寫真之町」,讓當地壯麗景色成為地方創生的最大資源。

活絡當地的特色發展為永續事業

東川町經歷過的困境與蛻變,是日本每一個地方政府幾乎都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與挑戰。然而,並非每一個市町村都擁有如同東川町般的自然資源與行政能力,若要依循各自的特色、風土、物產與人情,發展出兼具活力與可延續性的生態系,除了需要外來的人才、資源與視野之外,也必須與本地的故事連結才能落地生根。

以民間組織為中心的地方創生模式,讓許多日本工藝之鄉透過地方創生概念有了更豐富的樣貌。日本的專賣制度源自實施藩政的江戶時期,許多藩地長年來有著保護產業發展的概念與資質,這類城鎮的地方創生重點,是運用現有資源找出「不可取代的唯一」,發揮國際級的競爭力,其中今治毛巾、鯖江眼鏡等,都是典型的將地域資源發揚光大的案例。

愛媛縣今治市是日本著名的紡織品產地,儘管擁有傳承百年的工藝,在1980年代後期因大量進口廉價毛巾,最大毛巾產地的地位搖搖欲墜,許多製造商不得不改為代工生產或調降定價,造成惡性循環。

↑想要掛上今治毛巾的品牌,每間在地工廠必須經過數十項測試及格才能生產。

當地工會深感生存危機,為了讓產品獲得更高附加價值,今治毛巾除了尋求政府的支援,也幸運地邀請到知名設計師佐藤可士和擔任創意總監,以基本款的白色毛巾為主打,並搭配無比嚴格的規範,想要掛上今治毛巾的品牌,每間在地工廠必須經過數十項測試及格才能生產。

漸漸地,今治毛巾絕地重生,再次成為毛巾產地的代名詞,在每一條引以為傲的今治毛巾裡,消費者能感受從江戶時代流傳至今的職人技藝、今治人引以為傲毛巾纖維優秀本質以及對於生長土地的熱愛。

簡單卻不簡單的在地風格最大化

全球化透過觀點、產品、思維與文化元素的交換與整合,帶來種種的交流、碰撞、融合與衝突,而各地多元文化的活力,則藉由全球化的刺激在覺醒中創新,對於在地認同與特色存續的努力與行動。

從城鎮到農村、從觀光到製造業,全日本至今開創許多「在地引導城市轉變」(Place-led development)的案例,成功地證明了合宜的措施與制度,不僅能為偏遠的城鄉居民提供宜居的生活條件,更可發展出吸引外地人移居的魅力。

每塊土地都有獨特的個性與文化,關於地方創生要如何正確操作,沒有制式答案,在每一個人齊心協力摸索找出解方的道路之上,且讓我們試著從簡單生活中挖掘不平凡,各地的精采終能在人們努力之中萌芽茁壯。

↑每塊土地都有獨特的個性與文化,如何讓「地方風格最大化」是地方創生的解方。

 

Text/林蔚秦
Photo/北海道観光振興機構、愛媛県観光物産協会、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浪潮 文化的對話

【Glocalization】台灣新建築:寄寓認同於建築的永恆之丘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