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瑪夏是高雄市東北邊陲的原住民行政區,即早期所稱的三民鄉,2008年始以原住民語改名那瑪夏,境內原本的民族、民權、民生3個村也一併更名,民族改為南沙魯、民權改為瑪雅、民生改為達卡努瓦,高雄縣市合併後,那瑪夏鄉就成為今日的那瑪夏區。

那瑪夏區四面環山,匯聚多個原民部落,生態(螢火蟲、蝴蝶、鳥類、魚類)及旅遊(瀑布河谷及人文景觀)資源豐富,然而,88風災帶來的浩劫,沖刷了當地居民原本賴以為生的土地,帶來重大創傷。走過十幾年前漫漫重建路,如今在多元族群共存共榮的環境復育下,那瑪夏己逐漸重現往昔風采、重振地方活力,來此走訪一趟原鄉部落巡禮,將有許多意象不到的驚喜。(延伸閱讀:尋找高雄那瑪夏的回家小徑(上)

原民文化沉浸式體驗遊

位於瑪雅里的卡那卡那富祭壇,是卡那卡那富族祭祀、政治、教育、社交的重要場所,嚴禁女子進入,又稱男子聚會所。卡那卡那富祭壇今年剛完成重建,以樟木為支柱,較舊有祭壇更為堅固。除了祭壇主體,一旁還有各家姓氏搭建的家屋,10月秋收時會在這裡舉行米貢祭,以感謝天神和祖靈的庇佑。

↑卡那卡那富祭壇一旁有各家姓氏搭建的家屋,10月秋收時會在這裡舉行米貢祭。

同樣位於瑪雅里的呼頌民宿渡假村,充滿自然野趣,6間小木屋在大樹庇蔭下更顯清幽,適合愛好大自然的人悠閒渡假。主人狼盾除了經營民宿,也種龍鬚菜、水蜜桃、芒果、李子、南瓜、芋頭、高麗菜等農作物,由於山中溫差大,入夜後氣溫驟降、溼氣又足,這裡一年四季都適合種龍鬚菜,是那瑪夏主要經濟作物。

↑呼頌民宿渡假村 6間小木屋在大樹庇蔭下更顯清幽,適合愛好大自然的人悠閒渡假。

務農之餘,狼盾還有一項特殊技能,那就是飼養無蟄蜂。「牠是台灣原生種蜜蜂,比一般蜜蜂還小,以樹幹為窩,因為無蟄,所以不會刺人,小時候放學回家路上,經常會找無蟄蜂的蜜吃。」為了喚醒兒時記憶,狼盾最近開始養起無蟄蜂,雖然還在起步階段,但無蟄蜂已慢慢成群,期待有朝一日帶來甜蜜豐收。

↑由300多棵樟樹聚集而成的原始樟樹林,在此享受百年樟木散逸的芬多精,神清氣爽。

離呼頌民宿渡假村不遠處的樟樹林公園,是由300多棵樟樹聚集而成的原始樟樹林,百年樟樹高聳參天、地貌原始,走進樹林,大口呼吸,享受百年樟木散逸的芬多精,令人神清氣爽。沿步道而行,還有一處居高臨下、環抱山景的超廣角觀景臺,可遠眺達卡努瓦部落。

部落特色餐飲引人垂涎

姊妹小吃是那瑪夏知名原住民餐廳,店主人孫瑞芳10年前自台南返鄉開店,原本開在瑪雅里大馬路邊,後來又搬遷到現址。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全都出於孫瑞芳和她家人的雙手,餐廳造型相當獨特,很有原民風,店家並栽種不少花果野菜,包括製作吉拿富的假酸漿葉。

↑姊妹小吃店主人孫瑞芳,自行栽種不少花果野菜,包括製作吉拿富的假酸漿葉。

「吉拿富是排灣族的說法,我們布農族語則稱沙烏沙烏。」孫瑞芳說,沙烏沙烏是用假酸漿葉包裹小米和豬肉後,再以細繩捆綁蒸熟食用,有點像粽子,但吃的時候可連假酸漿葉一入口,風味奇特,推薦來店一定要試試看!此外,還有山豬肉、涼拌山豬皮、溪蝦、蜂蛹、假酸漿炒蛋等原民招牌風味,儘管餐廳位置較為偏遠,店家憑藉手藝高超,吸引不少人聞香而來。

↑沙烏沙烏是用假酸漿葉包裹小米和豬肉後,再以細繩捆綁蒸熟食用。

達卡努瓦山區不但有茶園,也有人種起咖啡,僑香咖啡就是箇中翹楚。僑香第三代的許帛霖說,他們以種茶起家,自家生產的玉打山烏龍菜茶,茶水色澤金黃,喉韻軟滑甘香,一直小有名氣;咖啡則種在海拔850公尺的山區,自種自烘的咖啡豆屬中度烘焙,帶著榛果與焦糖香氣,以手沖或虹吸方式沖泡的黑咖啡,最能喝出僑香咖啡醇厚口感。

↑達卡努瓦山區的僑香咖啡,自種自烘的咖啡豆屬中度烘焙,帶著榛果與焦糖香氣。

生活在那瑪夏原始純樸山野林間的居民,正一步一步運用上天賜予的恩澤,跨域整合原民文化及生態體驗,共同打造出通往這片人間樂土的回家小徑。找一天,來那瑪夏走走吧!

 

Text/楊為仁
Photo/楊為仁

 

延伸閱讀:

【Glocalization】全球在地化浪潮 文化的對話

【Glocalization】日本地方創生經驗 偏鄉絕地大反攻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