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徐玫怡

身兼數職的創作才女,除了漫畫家,還是唱片歌詞創作人、散文作家、DIY高手、家庭煮婦,致力於各種創作與生活的連結。1998年首度與張妙如兩人推出手寫體的《交換日記》,書中描述漫畫家眼中的日常,引起廣大迴響;此外,將在法國生子育兒的趣事寫繪成《玩具小家庭》及《徐玫怡的Mother Style》,更讓為人父母者拍案叫絕。旅法多年,現居台南,開設一個人經營的「雜画店」,店裡的手帕、印章、小書包、減塑袋、圍裙、T 恤上的圖文都親自設計,這裡也是她創造更多可能的所在。

 

剛租下現在這個公寓的時候,事先跟房東報備,會自己動工鋪一層仿木地板來避開白磁磚的冰冷,還要換掉窗簾,並在窗戶邊緣加上條狀杉木來軟化鋁框的僵硬。房東很疑惑地詢問:「你只是租房子而已,需要花這些錢、這些工嗎?」我回說:「因為想把這個暫時住幾年的地方布置成一個家,如果是3年,平均下來沒有多出多少費用,但一開始就弄好,天天都可以回到一個像我家的氣氛的地方。」

房東是第一次租房子給別人,她以為房客都是將就屋況,住住而已,沒想到第一次就租到我這種自找麻煩的房客,她覺得很有趣。之前房東在這裡自住了20年,即使買了新家搬走,對原來的小公寓還充滿感情,原本擔心租到不懂愛惜的房客,一聽到我對她的小公寓勾勒著家的模樣,她說她很安心可以把房子租給我。這一住,真的就快要3年了。

這是一個我跟兒子共同生活的小家。真的很小,兩房,小廚房、小衛浴、小客廳,從房子的中心點往房子最角落走,皆不超過6步大人的步伐。我跟兒子都很喜歡這種小窩居的感覺,一起吃飯一起聊天,或是各自專注在自己喜歡的事物裡互不干擾,很自由,很放鬆,我們母子回家要的就是這樣的感覺而已。

有時候兒子的同學周末來家裡玩,下午孩子們在客廳打鬧或是各自安靜的玩著自己的平板電腦,我從不管他們。有興致時我為他們做可麗餅午茶,因為空間小,整個屋子一下子充滿了奶油麵粉的香氣,孩子聞香圍過來說要吃一個,我們就一起在餐桌上邊吃邊討論學校的事情。驕傲地說,我家是一個小孩會喜歡的地方,他們可以自由發表意見,我喜歡聆聽孩子的想法,也喜歡丟問題與他們爭辯。所以來過我家的孩子都想再來,我家彷彿沒有大人。

我家也適合朋友來訪,在廚房弄一點餐食,切一些自己做的火腿,加上冰透的啤酒,幾個好友就能貼心長談。飯後有人洗碗有人切水果,晚一點不走的人,我把沙發拉開,奉上毛巾、牙刷、睡衣,當日即可住下,我家就是你家,一切自在。

當然大多數的日子只有孩子跟我,兒子8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問我:「媽媽,是不是有一種職業叫做宅男,我以後想當宅男,可以一直在家,很好耶。」一時我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宅男不是一種工作啦,宅男是喜歡待在家裡不出去的那種人。」兒子說:「好啊,待在家裡很好,我最喜歡待在家裡。」這種對答還真讓人煩惱,但另一面,我感到這是孩子對母親的讚美。

雖說我家彷彿沒有大人,但我卻很愛當母親,喜歡把全部的家事都放在腦子裡一一編排順序,因為是我規劃的,所以我能隨時變動,在規律和變化裡遊走,這也是持家主婦某種創作的樂趣。

衛浴要清潔乾爽、廚房要生氣活絡,享受客廳時可以凌亂,該收整歸位時不可以偷懶,所有的事情都要持續且規律,讓家有舒適感並且不匱乏,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衛生紙的時候,隨時都有一包可取。至少,孩子叫媽媽的時候,立即能回應一聲「什麼事?」

我把家當成是一個功能良好的充電座,不管我把自己擺在那個位置,沙發上、床上、馬桶上、或只是站在廚房忙碌,都讓我感覺自己正在被充電、被飽滿著。

(本專欄原載於《居心誌》第8期 家‧溫度)

 

Text/徐玫怡
Photo/徐玫怡

 

延伸閱讀:

【看人物】蔡珠兒:廚房改造,遇見生命中更多的自己

【看人物】蔡珠兒:廚房是為安頓料理者的身心而存在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