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楊文全

倆佰甲計畫的發起人楊文全,原本是城鄉規劃師,長期駐守宜蘭從事農村規劃,工作久了愛上這片土地,更察覺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索性轉行當農夫實踐理想。

 

翻開大眾媒體消息,小農、友善耕作這幾年出現的熱門關鍵字,看似只是個稱謂,實際上卻與我們的生活緊密關聯。曾擔任宜蘭縣農業處處長的楊文全,原來長期就在替宜蘭農村做規劃,一路走來堅持友善耕作的方式,帶領著同樣懷抱農村夢的人們,逐步體現網路時代的台灣新農村。

創造價值,農地復興運動

楊文全說:「宜蘭農地才占全台灣的3%,規模不大,由於台灣農民從事傳統慣行農法已多年,10多年前的深溝村整個都是農藥味,要怎麼對自然環境和人們有所交代?」一路走來,楊文全極力主張宜蘭農業應該要轉型,堅持不使用化學農藥與化學肥料的友善耕作。

友善耕作雖然能珍惜土地、守護環境,但必須花費更多心力務農,過去許多生態農戶都是自己回到農村,展開了單打獨鬥的農村生活,穀東俱樂部的賴青松就是友善耕作的開拓者。當時的老農夫們認為慣行農藥已施用幾十年,還不是照樣養活了台灣人口,而且種出來的田地漂漂亮亮,就像自己的女兒一樣,擔心一旦出租被搞得亂七八糟,因此賴青松花了很大力氣照料田地,才得到老農夫的信任。

而楊文全提到自己最初會開始種田,是因為休耕政策的改變,原本的地主在收入減少下釋出了農地,但農地開發、興建房舍卻又是宜蘭農地的一大隱憂,他希望藉由新農民的進入,來活化農村舊聚落,才能彰顯農地復興的價值。

 

陪伴務農,活化舊聚落

有關於楊文全所發起的倆佰甲計畫,一開始是楊文全和穀東俱樂部的賴青松等幾位朋友向老農夫租田耕作,後來越來越多人加入,遂以「倆佰甲」概念為名,試著用團體方式回歸農村,擔任起陪伴務農的工作,並設計了換工的農耕方式,由4~5人組合,彼此相互合作,既可解決農耕勞力不足的問題,也更具耕種效率。

 倆佰甲定義為地主和新農民之間的緩衝彈簧,不僅幫新農民找地、租地,並提供機械器具與技術資源,幫助小農趕快進入狀況,更擔任陪伴務農的角色,讓團體藉由共同收割、碾米、包裝等降低成本,發揮1+1>2的功效,同時亦致力於支持友善耕作的公共環境。楊文全表示,期許擁有同樣信念的人們能夠從幾分地、一甲地開始,帶動友善耕作影響力,翻轉台灣不一樣的農業未來。

 

Text/Viola
Photo/葉仁傑

 

延伸閱讀:【看人物】楊文全:從源頭創新,農業的網路革命
                  【看人物】姚仁祿:永續,是價值的無限延續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