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姚仁祿

名片上的職稱是「創辦人/酋長」,以多元身分優游於設計、媒體、公共服務、學術等眾多領域,並透過許多平台與媒介持續提供建言。相信創意可以讓世界更富、更美、更好,更相信善與勤,將是通往未來之路的解答。

 

推廣閱讀似乎成了一種習慣。沿著家中3層樓高樓梯安置的書架、公司會議室的整面書牆,以及手機等載體中收藏的電子書,姚仁祿常常讀著翻著,就把某一頁拍起來傳給同仁或友人,「其實就是人工讀者文摘啦!」這位資深愛書人笑說,透過書頁傳達的其實不是知識,而是善念。

↑閱讀成癡的姚仁祿常常讀著翻著,就把某一頁拍起來傳給同仁或友人。

善與誠,價值得以永續的元素

「我認為一件好的事情如果能夠延續,就能變成一個重要的儀式。」延續不是形式上的存在、也不是追求形體或組織的堅不可摧,而是透過不斷變形讓一種意念或價值的本質持續存在。「一間公司或許30、50年後不一定還存在,但其中的成員在這裡受到好的影響再分散出去,像種子一樣在不同的地方發芽,種子裡面的基因就會不斷生長。也許你已經認不出來了,但它的DNA是一樣的。」

讓價值得以永續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姚仁祿認為是「誠」。「誠,就沒有需要説服自己去做一件自己都不想做的事,你的腦袋就會輕鬆很多,也是人能不能繼續前進、或是任何觀念能不能繼續的主要動力。」不自欺、不欺人,同時為他人著想,便能往永續的方向前去。

教育從小扎根,推動飲食文化

近年,姚仁祿致力於推廣飲食文化教育,在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擔任董事長一職,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為主要對象,推動健康飲食識讀。「台灣學校營養午餐的剩食率是很高的,當全球仍有上億人面對著飢餓的折磨時,沒吃完就倒掉,善就完蛋了。」

↑在校餐食譜之外,灃食也研發符合12冊主題教學手冊,落實國小階段的飲食教育。

為什麼有這麼多食物會被浪費?姚仁祿直指問題核心,「你跟小孩說吃得不營養會生病,我不相信他聽得懂,但他吃到好吃的東西,就會想延續這種正向報酬的循環,所以如果不好吃,一切都不用說了。」

於是,基金會開始在新北市與嘉義市蹲點認養學校,集各方之力設計食譜、介紹食材,也請主廚前往小學廚房指導營養午餐的烹調方式。憶及剛進入校園時的艱難,姚仁祿笑了,「他們臉色之壞啊!都覺得都這麼忙了你還來搗亂。」

↑符合國小1~6年級的食物主題教學,教師們可以此發展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

但有一天,基金會接到了一位國中校長的來電,希望能獲得協助,「那位校長說以前我們輔導過的小學生升到國中之後說,營養午餐怎麼這麼難吃!」姚仁祿的神情顯示著,讓營養午餐變得美味的挑戰顯然相當成功。

種下真善美種子,等待花開那天

小小的火苗不僅傳進了國中,更有另一間學校的家長全體無異議同意增加營養午餐的費用,每餐10元雖然不多,卻也代表這些善念的種子已然在大小朋友們的心中生根。

↑灃食邀請多位優秀主廚合作,出版百道校園午食及名廚夢幻餐點食譜。

前年基金會舉辦了校廚大賽,吸引了全台18縣市、近百件參賽作品,而獲得前3名的團隊,先是前往日本參訪一年一度的食育推進全國大會,回台之後又受邀前往米其林三星餐廳頤宮用餐。姚仁祿認真地說:「這些團隊幾乎沒有人想過原來自己做的事這麼重要,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孩子們的口味需要你去培養,這才是重點。」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WCED)於1987年將永續發展定義為:「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關於永續,姚仁祿的想法似乎更容易理解:「盡一切努力去輔助並推廣自己認同的理念與價值,讓它的DNA變成種子,進一步在不同的時間與地點有機會生根茁壯,進而延續;也像是點點星火,在無邊黑暗中綻放孱弱光芒,指引著希望的方向。」

 

▋延伸閱讀:
【居心誌】人物專訪 ✕ 姚仁祿

 

Text/Anya Lin
Photo/葉仁傑、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

 

延伸閱讀:【看人物】姚仁祿:閱讀,是為了聞、思、修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