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8 月 28, 2024 | 看人物, 居
Profile Foreword 在台灣,曾經有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由職人手作。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日用品幾乎都可以用機械取代人工,卻仍有極少數的老師傅,堅持以匠人的態度,持續製作著仍然保有溫潤手感、卻可能並不怎麼起眼的「小東西」。造訪這些隱身在台灣各地的職人,分享他們的堅持與手藝,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人稱阿龍師的蔡順龍,用竹竿撓起棉團,彷彿拿了巨大的棉花糖,一拉一轉抽出薄薄的棉疋,動作輕慢地橫鋪又直鋪,一層又一層加厚白絮,一席溫暖的古早棉被便在眼前展開了樣子…… 棉被窟裡堅守老手藝製程...
by editor | 8 月 22, 2024 | 看人物, 行
「我希望可以常常記得大自然跟我的連結,就想那是不是可以去東部生活?」如此純粹的理由,讓熱愛大自然的廖祥惠,在山海之間選擇了後者、移居東部,現任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環境教育專員,主要負責海上賞鯨解說、解說志工經營與環境教育推廣等工作。簡言之,因為喜歡海跟人,她成了兩者之間重要的橋梁。 聽從內心的聲音,與大自然一起生活...
by editor | 7 月 19, 2024 | 看人物, 行
Foreword 旅行是一步一腳印的記憶,旅行台灣,即是透過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感,記憶台灣之美。今年,我們將以「進階台灣」為出發點,深度挖掘台灣的自然之美,感受寶島充滿生命力的風光。 手持著黃黑色超音波偵測器,專注地聽的機器不定時傳出「滴滴、滴滴」的聲響,那是蝙蝠的超音波聲,這是徐昭龍的日常。...
by editor | 7 月 8, 2024 | 看人物, 居
Profile 溫子先 出生在台灣、9歲移民至美國,20世紀90年代前往中國求學,於清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台於銘傳大學擔任建築系主任,目前為世界十大建築師事務所凱達環球(Aedas)全球設計董事。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培育建築素養,以文化創新傳承(inno-culturiage)作為建築哲學觀。 曾擔任銘傳大學建築系主任的溫子先,多年來與無數年輕建築師交流與合作,十分欣賞對台灣新一代建築人滿懷感情投入設計工作、實踐理想的心意。今年,他受邀參觀銘傳建築畢業製作成果展「不在場製造MADE IN...
by editor | 6 月 28, 2024 | 看人物, 居
Profile 溫子先 出生在台灣、9歲移民至美國,20世紀90年代前往中國求學,於清華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台於銘傳大學擔任建築系主任,目前為世界十大建築師事務所凱達環球(Aedas)全球設計董事。在多元文化背景中培育建築素養,以文化創新傳承(inno-culturiage)作為建築哲學觀。 建築從解題出發,深度勾勒出城市的獨到樣貌 執業多年以來,各類型的建築作品遍布全球的溫子先,做過總體規劃、蓋過住宅與辦公大樓,也曾為許多莘莘學子設計了蘊養智慧的校園。然而,很小年紀即赴美的他,對於台灣最深刻的印象,竟是違章建築。...
by editor | 5 月 21, 2024 | 看人物, 樂
金磊從不預設結果,一步步順著心意做喜歡的事,他是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20餘年來持續拜訪東加、多明尼克、巴哈馬、挪威、日本等海洋拍攝鯨豚。曾榮獲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民眾票選大獎、法國PX3攝影大賽金牌 、美國IPA國際攝影獎等國際獎項,2021年出版攝影作品集《鯨豚記》。 被機緣的浪推向黑潮,踏上拍鯨之旅 很敞開、全然地接受每個偶然,是金磊的信念。他說,現在就只想做好兩件事,一是拍鯨豚、二是與各種海洋保育或環境NGO組織合作。與其說鯨豚攝影是職業,更像他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