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小書房】如詩的建築

Foreword 當代抽象藝術巨匠江賢二,一生奉美為信仰。90年代末,他回到故鄉台灣,來到台東金樽,在天地山海之間,讓身心浸潤於光與色的交織,感受自然的呼吸與靈魂的悸動。最終,他傾盡所有,將畢生的藝術關懷化為實體,築起「江賢二藝術園區」。這座藝術殿堂將於2025年3月啟幕,承載著他無私的信念,願以美為橋梁,療癒世界、淨化人心,為後世留下恆久而燦爛的精神遺產。   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說:「一個偉大的建築師,一定同時也是個偉大的詩人!」(Every great architect...
【看人物】江賢二藝術園區,從平凡中築夢

【看人物】江賢二藝術園區,從平凡中築夢

Profile 林友寒 旅德建築師,東海建築學系畢業,在美國哈佛GSD MArchII 完成學業後,便投身國際知名建築師彼得‧威爾森(Peter Wilson)門下5年。於2003年偕同兩位德國建築師MARTIN BEHET、ROLAND BONDZIO在德國開業「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建築師事務所。2012擔任「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建築師,作品多在尋求現代建築在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現的自明性。  ...
【小書房】創造0與1之間的0.5

【小書房】創造0與1之間的0.5

Foreword 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即將突破20%,面臨照顧人力減少和老人獨戶數攀升的衝擊,這時候更需要社區中自己長出來的「互助」能量。《一起在社區好好生活》述說了11個熱血的台灣共生社區故事,藉由跨年齡、族群的自助、互助、共助,讓社區裡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彼此照應,又不互相打擾。你理想中的社區生活是什麼模樣呢?藉由借鏡前人的經驗,提出屬於自己的共生社區想像與實踐。  ...
【Glocalization】地方創生私房漫旅:漫遊關山小鎮的歲月靜好

【Glocalization】地方創生私房漫旅:漫遊關山小鎮的歲月靜好

台東關山坐落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自日治時期以來就是縱谷南區的行政中心,也是日式移民村,整齊的街道、完善的公共設施,在當時非常繁榮。時至今日,因人口外移與高齡化,關山逐漸失去光環及活力,成為全台人口最少的東台灣小鎮。 為了讓更多人重新認識關山的美好,心繫在地發展的關山鎮公所、鎮農會及在地社群匯集成為一股力量,自2016年開始推動「關山文創聚落發展計畫」,辦理「百工換宿」活動,招募青年到關山「駐老屋 X...
【學建築】穀倉藝術館 老屋再生啟示錄

【學建築】穀倉藝術館 老屋再生啟示錄

來到台東池上,沿著火車鐵道前行,就能看見池上穀倉藝術館佇立在黃金稻浪之中,那神采奕奕的樣子令人難以聯想,它的前身是一棟容貌滄桑的60年老穀倉。 在當地企業多力米公司、台灣好基金會以及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教授陳冠華的聯手之下,老穀倉轉型成為地方藝術館,精神糧食替代五穀成了新的內容物,重新用不同角度與常民生活緊密相連,成為老屋節能減碳再生的新示範。 永續設計不是數據說了算  主持設計的陳冠華指出,要把穀倉轉型成美術館,一方面想維持自然採光,一方面又要顧及藝術品保存,或是觀賞者的舒適性,這當中的設計是一連串的權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