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音同濟)菜,又稱護生草、地菜、地米菜,是十字花科薺菜屬的草本植物。其鋸齒狀的綠葉採輪狀放射生長,尚未抽序開花時,外型乍看與蒲公英有幾分相似。

薺菜生命力旺盛,常見於溫帶地區,但在台灣低至中海拔地區的荒野、農田裡雖然也可見到薺菜芳蹤,但其知名度在國內卻遠不如山蘇、過貓等廣為人知。

薺菜的味道帶著獨特辛香、纖維嚼感豐富,古來即有春天摘食薺菜的習俗,《詩經》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蘇東坡也推崇薺菜美味,作詩云「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鄭板橋也曾在詩中提及「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

台灣過去因為不怎麼時興吃薺菜,也就欠缺人工栽培的經濟誘因。市場上偶見素人從野外採集而來的野生薺菜,卻往往物稀為貴、價格高得嚇人。而江浙菜館裡吃到的薺菜水餃、薺菜餛飩,用的多為進口的冷凍品,香氣上較新鮮薺菜遜色許多。

所幸在食材達人與農夫的合作之下,如今台灣已有薺菜人工種植計畫,實際走訪位在宜蘭壯圍的農場,一畦畦綠汪油亮、生氣飽滿的薺菜在3月暖陽下鬱鬱生長,彷彿代表大地宣示:「春天到啦!」

薺菜鮮蝦烙餅,口感爽利。

做餡、涼拌、煮羹湯,淺嘗田野好味

薺菜育苗完成後移植到田地上,約莫月餘即可收成。農人告訴我,栽種薺菜並不難、難的是最後的採收過程,因為薺菜根系較深、而根又是它鮮味最主要的來源,所以將薺菜完整地「連根拔起」,並將根部泥土去除乾淨,就成了薺菜上市前最費神的部分。

買回薺菜後請多泡水幾次,務必將根部的沙土徹底洗淨以免影響口感,接著汆燙殺青、去除澀味後即可入菜。

常見吃法除切碎與絞肉、調料拌成水餃或餛飩餡兒,從上海遠嫁來台的朋友告訴我,薺菜還可以涼拌豆干、炒筍片,或與豆腐勾芡煮成羹,吃法多樣而隨興。

薺菜熟成後會開出白色的小花。

從營養學的角度看,薺菜含有大量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E和微量元素,真是適合多多食用的春季蔬菜!若有閒情雅興,不妨到郊山原野走走,試試你與野生薺菜邂逅的機緣。認識薺菜,就從今年春天開始吧!

 

哪裡買?

想要買到薺菜,不妨詢問一下幾個大菜市場的蔬菜攤,例如南門市場的阿萬蔬菜。也可以跟五方食藏預定,或是直接向宜蘭的采福好田農場粉絲頁訂購。

Text/邱俊智

Photo/邱俊智、王文廷

延伸閱讀:更多台灣好食材:台灣好米點將錄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