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香的米飯是土地給予的恩賜,也是餐桌上最美好的記憶。

好好洗米、煮飯,好好品嘗每一粒米,帶來的溫暖幸福超越想像,也是對米農、土地最大的珍惜與鼓勵。

「好吃」的米飯如何定義?

「土生土長」創辦人顧瑋,跑遍全省尋找好食材,對煮飯相當講究。她提到,台灣人認為的好吃米飯標準,受到日本飲食文化影響,而「我們喜歡的米飯更軟、更甜一點,若帶有香氣更是加分。」

就粳米來說,咀嚼起來軟硬適中、Q彈帶黏性、具香氣甜味;外觀上則要米型完整、烹煮後粒粒分明、光澤晶瑩。

平時買米時,多留意品種差異,盡可能購買包裝上清楚說明產地來源或是生產者的米。有時我們覺得米飯不好吃,有可能是買到公糧米。由於農委會對於稻米是採保證價格收購,因此農民種米經常是求產量第一,不一定是消費市場上認為好吃的米。

《台灣綠食堂》(經典文化)一書點出:「根據許多農民經驗,想煮出香Q的飯,溼度14.5度的稻米最完美。但公糧為延長保存年限,規定需烘乾到13度以下,煮出來的飯往往太乾,口感與美味大打折扣。」

如何煮一鍋好米?

 一般家庭餐桌的米飯以稉米(蓬萊米)為多,烹煮時注意清洗、瀝水、浸泡、燜飯等原則,米水比例須掌握,就可以煮出香Q 亮澤的米飯。

  1. 洗米:迅速洗米2~3 回。注意此時米粒已經開始吸水,不要讓米粒停留在濁水中過久。
  2. 瀝水:將洗好的米放在瀝網上確實瀝乾,才能精準測量米水比例,瀝乾的同時,米粒也在吸收水分。
  3. 浸泡:添入正確的水量浸泡。一般建議夏天約30分鐘、冬天則可延長至1小時,讓水透入米心,每支米狀況不一樣,新米含水量多,水量可少點,須多加嘗試及觀察。
  4. 烹煮及燜飯:不論是以電子鍋或土鍋、鑄鐵鍋烹煮,都要讓米飯再燜個20分鐘。
  5. 鬆飯:燜好的米飯以飯杓打鬆,注意不要擠壓。

 

Text游惠玲

Photo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台灣好米點將錄,你最愛吃哪一種?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