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Foreword
在台灣,曾經有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由職人手作。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日用品幾乎都可以用機械取代人工,卻仍有極少數的老師傅,堅持以匠人的態度,持續製作著保有溫潤手感、卻可能並不怎麼起眼的「小東西」。造訪這些隱身在台灣各地的職人,分享他們的堅持與手藝,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彰化豐澤村曾是全台第一的雞毛撢子生產地,來到這裡從大路彎進阡陌緩緩前行,穿過幾間鄉下合院,再拐上幾個曲折的小巷,這才看到手寫著「雞毛撢子」的外牆招牌,而眼前揮手親切地招呼來客的是被譽為「台灣最後的雞毛撢子職人」──陳忠露老師傅,他的一生,是手藝與情感交織的故事,面對時代巨變卻依舊默默守護傳統技藝的旅程。

 

昔雞毛撢子聚落,蘊含農家日常生活智慧

雞毛撢子的起源,據信最早是夏朝一位名叫少康的人,因為發現「野雞所過之處少塵埃」,而製作了第一把撢子;在台灣,雞毛撢子的發展歷史其實沒有想像中來得久遠,僅能追溯至兩代。

對此,陳忠露語帶驕傲地表示,早年村內生產雞毛撢子的盛況,是從他父執輩開始做起。農業時代家家戶戶都有放養雞,廟埕前的乞丐會撿拾雞毛綁在竹子上玩,他的父親陳千見狀,有了以此作為除塵工具的想法。製作成品後挑擔前往鹿港的佛具、家具店家銷售,隨著好評產量漸增,發展到後來,豐澤村成了一時無兩的雞毛撢子產業聚落。

然而,如今這一帶只剩下寥寥幾家在從事這行,而堅持完全手工、一片片粘纏羽毛成型的雞毛撢子,就只有陳忠露與太太許金英兩人。

 

六十載如一日,堅守老手藝的傳統初心

「阮別項袂曉,干焦會曉做這个,嘸啥米功夫。」從十六歲開始,陳忠露就跟著父親一起學做雞毛撢子,這門手藝在他口中說來簡單,實則充滿了細緻的工藝和技巧。首先,每一支雞毛撢子的靈魂在於「選料」,細分為雞尾、雞背、雞腹不同部位的羽毛,而公雞羽毛特性在於亮麗富有彈性,母雞羽毛觸感則較為輕柔滑順,陳忠露會視需求挑選合適的雞毛;接下來,是對雞毛的打理,經過多重清洗、曬乾,然後按長短、粗細分類,這樣才能讓成品看起來蓬鬆勻稱。

最後的關鍵步驟,是將每一根雞毛仔細地綁紮在竹製的手柄上,這項重要工序,陳忠露依然堅持沿用上一輩採用的傳統製作技法,以細膩手工呈現出古法精髓。

在磚造三合院老厝的空地上,攤開幾張小學生使用的摺疊學習桌、擺好小板凳,這便是夫妻倆平時的工作場域。只見陳忠露手腳俐落,揀選雞毛、沾上白膠,順著竹條從上半段黏起,此時雙手需同時轉動藤條與棉線,一邊用赤腳轉動木軸把線纏緊,讓每一根羽毛都能妥當牢固在竹條上,再層層堆疊、徐徐鋪展,這可是需要高度專注與美感技巧的工作,綁得太緊,雞毛會變得僵硬;綁得太鬆,又會影響撢子的使用壽命,還要確保雞毛們能夠自然地搭配在一起,方能形成一支支既實用又精美的雞毛撢子。

 

古法新詮釋,手工匠心下的再造之美

《燕京雜記》記載:「雞毛帚子,短者尺餘,高者丈餘,望之如長林茂竹。」這番風景在台灣,描述的定是走進陳忠露家中庭院的感動,兩側鐵窗上滿是雞毛撢子的展示品及半成品,此外,各種尺寸、花色的雞毛撢子,錯落地插在以塑膠籃及木作廢料搭建的移動式棧板上,那一叢叢彷彿仍充滿生命力的獨特「雞毛森林」,沐浴在燦爛暖陽下的畫面美得太有震撼力,令人忍不住發出讚嘆聲。

說起雞毛撢子的優點,陳忠露表示,「雞毛撢子就像人的身體,多動就袂歹。」強調三不五時就拿出來撢一撢,沾到水就拿到太陽底下曬一曬,一支可以用上多年,實際使用過後,也會驚訝於其除塵力真的不輸推陳出新的現代工具,且相較於塑膠或機器加工製品,可以輕柔地掃去細塵,卻不傷及家具或物品的表面,因此不少名車或高級瓷器都指定使用手工雞毛撢子來清潔。

依照尺寸與羽毛豐澤程度,陳忠露的雞毛撢子價格約落在一百元至五百元區間,著實親民,也能客製化特殊的羽毛花色,像是宮廟量身訂做大尺寸的白色雞毛撢子,出巡時在前方為神明掃路;也有舞者扇子造型作為跳舞道具;此外,像是清理桌面、電腦鍵盤等細處使用的迷你版本,貓奴大推的好用逗貓棒,黑黃毛相間的雙色工藝,甚至還有如甜甜圈般中空的可愛造型,擦拭下來的灰塵會集中在中間不揚塵,這可是陳忠露獨家研發的創意……不只是傳承,更以巧手與創新賦予雞毛撢子令人稱頌的實用價值,在現代生活中持續發光發熱。

平日還得打理農事的陳忠露,閒暇時就綁製雞毛撢子,早已不是為了生計,而是一份捨不得放的情感。生肖屬雞,因著工作結識牽手,養活一家老小,陳忠露帶有感情地輕撫著撢子上蓬鬆垂墜的羽毛說,「阮靠這門手路『起家』,想欲做到毋通做為止。」台語「雞」與「家」同音,撢子在民間習俗裡也因此有平安吉祥寓意。超過一甲子歲月流轉,他以布滿歲月痕跡的雙手默默堅守著這份古老生活技藝,在每一次精細綁紮間,延續著傳統的溫度與靈魂。

 

Info
陳忠露手工雞毛撢子
彰化縣埔鹽鄉埔打路2巷8號

04-885-0262
09:00~17:00,不定休(建議參觀須事先預約)

 

Text/几木
Photo/許家華

 

延伸閱讀:

【台灣職人錄】順興榻榻米工作室鄭順興──草香間的傳統手藝與現代演繹

【名人書房】吳念真:閱讀是找到有智慧的人,坐在面前講故事給你聽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