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辰野金吾和其徒弟葛西萬司1911年聯手完成的岩手銀行紅磚館,於1911年作為盛岡銀行總行而建造。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2024年度,我們將以「明治風流」為題,深入台灣建築的內在脈絡。

 

歷經維多利亞輝煌年代洗禮,成就「辰野式」建築風格

談及開創日本及台灣明治風流建築史新頁者,辰野金吾與其師喬賽亞・孔德(Josiah Conder)可謂最為關鍵性人物,也扮演了啟發與引領後輩的領導者角色。

現今依然佇立於東京大學建築系前的雕像,正是被譽為「日本近代建築之父」的英國建築師喬賽亞・孔德,他於1877年因著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的推薦,受日本政府重託,除擔當工部省營繕局建設顧問,也受聘於工部大學校造家學科(後來的東京帝大建築學科)任教職,培育出日本本土第一代的建築師。

原本出身相對寒微,來自佐賀唐津下級武士之家的辰野金吾,因緣際會下由工部大學校的造船學科轉至造家學科,因而得以在孔德的教導下學習西方建築,最終又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獲孔德提名為後繼者,由工部省派往英國繼續深造。

1880年,辰野金吾來到倫敦大學的研究室學習,其後又進入了孔德曾經任職的伯吉斯事務所見習實務。其時正當英國維多利亞的輝煌年代,相關建築為了輝映國力與經濟貿易盛況,已然進入了歷史主義形式的高峰期。辰野金吾身歷其境,從中汲取養分,又於英國遊學之外,續往法國與義大利,遊歷造訪相關經典建築,藉著現地考察與細部描摹過程,徹底浸潤於歐洲的歷史人文、科技文明與帝國的榮耀光輝,並將相關見聞與學習所得引介回日本。

↑1914年落成的東京車站,是說到辰野金吾絕對不能不提的個人經典之作。

辰野金吾後來發展出最具代表性的「紅磚立面、相間以灰白飾帶,搭配如王冠般的塔樓或圓頂」的「辰野式」建築,便是他遊學英國期間,受到倫敦知名建築師理查.諾曼.蕭(Richard Norman Shaw)所設計的安聯保險(Alliance,1883)建築所啟發。

3年後,辰野金吾自歐返日,先是接棒孔德任教於工部大學校,繼續培育後進。其後又於1886年仿照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與松崎萬長等建築師共同成立了日本造家學會(今日本建築學會),也逐步安排門生擔任相關職位,將其於教育界、學術界的影響力緊密串連至實務界,建構出足以統領全國建築業的體系,影響所及,從日本到台灣,以辰野金吾為首的英國派建築,因此蔚為主流。

↑「辰野式」建築風格具代表性的細節為「紅磚立面、相間以灰白飾帶,搭配如王冠般的塔樓或圓頂」。

 

改造英式紅磚白紋建築式樣,打造東京車站等時代地標

身為日本第一代且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辰野金吾初期的設計風格,選擇足以表彰明治維新企圖與展現國家主義的古典石造風格,效法約翰.索恩(Sir John Soane)於倫敦所設計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英國的中央銀行),於1896年設計建造位於東京的日本銀行總行(日本的中央銀行),以穩重厚實的石造量體傳達銀行值得信賴之寓意,百多年來歷經了地震、空襲等諸多考驗,依然屹立不搖,可謂此時期代表性作品。

↑1896年設計建造位於東京的日本銀行總行,歷經了地震、空襲等諸多考驗,依然屹立不搖。

待維新改革逐漸步入正軌,相對不再需要仰仗雄偉的石造建築樹立國家威儀,辰野金吾便得以盡情展現所學,將維多莉亞安女王樣式加以靈活改造,持續創作出日本銀行京都支店、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九州支店、岩手銀行本店、東京車站、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等「辰野風格」作品,其中1914年落成的東京車站更成為他個人的經典之作。

↑日本銀行京都支店,現為京都文化博物館,舉辦各式活動,室內還保有原來銀行的樣子。

在辰野金吾原初的構想裡,東京車站係以多棟各具功能的建築群所組成,然而,當時的鐵道部總裁後藤新平,為了彰顯國力,便要求將原設計統整為單一建築,最終展現為樓高3層、面寬330公尺的超大量體,冀望讓人「一進到東京,就見到恢弘氣派的國家門面」。

↑東京車站為樓高3層、面寬330公尺的超大量體,將維多莉亞安女王樣式加以靈活改造。

除了西式建築,辰野金吾留下了不少「和洋折衷」的近代和風建築。他為故鄉佐賀縣的武雄溫泉設計建造了新的公共浴場與樓門,建築外觀採以木造的和風形式為主,同時融入了西式的大面積採光、空間格局與建築結構;在設計奈良酒店時,同樣採以近代和風建築風格,讓具有「桃山御殿風格」外觀的新造建築,得以更無違和感地融入奈良古都的氛圍之中。

↑由辰野金吾與得意門生田中實共同完成的舊唐津銀行,帶有濃厚英國風,完美展現辰野式風格。

此外,辰野金吾在公共建築之外,也有少數私宅作品。舊松本家住宅是松本健次郎(九州工業大學前身明治專門學校的創始人)在1912年修建的居所兼迎賓館,是一所由洋館和日本館組成的紳士住所,其中洋館的設計者即為辰野金吾,從外觀到室內氛圍、家具也混合了洋式及和風建築的要素。

↑辰野金吾所設計的舊松本家住宅(西日本工業俱樂部)洋館,名列日本國家指定重要文化財。

 

明治建築帝王的源遠流長,影響台灣近代建築經典樣貌

在教育界,辰野金吾除於1884年任教於工部大學校,至1902年間培養出56名畢業生外,尚於1887年與其他教授共同設立工手學校(今工學院大學),同時跨足高等與中等建築教育;在實務界,辰野金吾先於1903年與學生葛西萬司於東京合開「辰野葛西建築事務所」,後於1905年與片岡安在大阪成立「辰野片岡事務所」。

其後,跨海來台、於台灣總督府營繕科任職的重要技師(建築師)與技手大多曾受教於他,包括野村一郎、中榮徹郎、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近藤十郎、井手薰等,也因此,在台灣土地上留下了台灣總督府、總督府鐵道部、總督府專賣局(今台灣菸酒公司)、台北州廳(今監察院)、台大醫院、西門紅樓、台中驛(車站)、台中市役所、台南州廳(今台灣文學館)等諸多「辰野風格」經典建築。

↑1916年由近藤十郎所設計的台大醫院舊館,屋頂採三角形山頭及弧形山牆,氣派非凡。

此外,由於紅磚建築早已於台灣仕紳間獲得廣泛運用,此時似乎只要在原本熟悉的紅磚建築基礎上,再加上「灰白仿石材帶飾」,便足以達到「品味主流化」以及「對於階級跨越的期待與嚮往」;也因此,包括桃園楊梅道東堂玉明屋、嘉義大林陳瑞祥宅、台南後壁菁寮黃宅、屏東萬巒五溝水劉氏觀海山房以及日治時期的商店街屋等,皆得以從中一窺「辰野風格」蹤跡,也構成了台灣建築的一大特色與獨特風景。

 

Text/朱惟君
Photo/Hernan J. Martin、Ned Snowman、wakamatsu.h、KungChuyada、dekitateyo、TETSU Snowdrop、Kit Leong、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明治風流】走過百年,明治時代建築風格論

【李芝瑜專欄】日常樹木學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