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崎蛋糕,外型極簡,卻藏不住老派的雅緻,經常以顯出貴氣的金色紙盒包裝,彷彿是一塊金條。盒蓋上或以紅色的日文片假名書寫「カステラ(Castella)」,或有古典裝扮的歐洲人物圖像,充滿濃濃的「舶來」氣質。

打開長條合蓋,掀去白色襯紙,一塊塊長方形的蛋糕已經切妥。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塊,上下兩層咖啡色夾著中間黃色鬆軟的海綿蛋糕,散發明亮、正向與喜悅的能量,將蛋糕體含入口中咀嚼,頓時滿腔甜蜜,齒頰留香。如果內在住著一個穿越童年的小孩,此刻肯定無比開心。

 

數度越洋傳播的經典蛋糕

長崎蛋糕顧名思義,來自日本長崎。追究源頭,卻有著葡萄牙與西班牙的血緣關係。16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正積極在全世界拓展殖民地。1543年,葡萄牙人首度來到了九州,在往後的將近一百年間,除了在日本積極宣揚天主教,也帶入麵包、南瓜、馬鈴薯、辣椒、天婦羅、葡萄酒、甜點,和被稱作「南蠻料理」的異國菜餚,例如油炸醃漬魚(南蠻漬)。而「南蠻」這個詞,在當時的日本也因此意味著「舶來品」。

九州最大的貿易港是平戶和長崎,使得這兩個地點成為日本最早接受外來文化的地區,可以說是日本洋食的起點。日本進入鎖國時代後,僅開放長崎作為對外貿易港口,包含當時珍貴奢侈的砂糖,也因此發展出了許多以砂糖製作的點心或添加砂糖的料理,頗類似台南吃甜的歷史背景。

長崎蛋糕的正名為Castella,據說起源於西班牙一種由雞蛋、麵粉和糖所製作、口感相當鬆軟的麵包,西班牙人以伊比例半島歷史上第一個建立的王國為它命名,足見他們對這款麵包的讚美與喜愛。這款麵包很快在比鄰的葡萄牙出現,即葡萄牙的海綿蛋糕pão de ló。而後在葡萄牙與日本的貿易往來中,經過日本烘焙師仿效與改良,誕生了「長崎蛋糕」。

↑傳承至第三代的南蠻堂,長崎蛋糕製作工法極致講究,注重烘焙過程的溫度掌握。(圖片出處:南蠻堂  )

據台北「南蠻堂」的介紹,創始人葉先生於1968年與日本長崎本鋪合作,首度在台灣販售長崎蛋糕。後以「南蠻堂」之名創立獨立品牌,並以「加壽蛋糕」作為產品名稱區隔,發展至今已臻三代,是許多老台北人的共同記憶。包裝同樣可見標誌性的金底紅字「カステラ」與撐著洋傘的歐洲人。

位於台中第二市場對面的「坂神長崎本鋪」,是許多台中人心目中唯一認可的長崎蛋糕。店家低調,謝絕攝影,也幾乎不接受採訪報導。包裝上始終標明「全國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並且不提供電話預約或宅配,想買只能現場排隊。從店門前的排隊人潮,足見它絕對是屹立不搖的台中老式西點堅實代表。

↑早期Castella僅以雞蛋、麵粉、砂糖製成;引進台灣後,業者發揮創意加入蜂蜜,風味更為甜美豐富。

 

長崎蛋糕不是蜂蜜蛋糕?

台灣的「長崎蛋糕」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傳入,經歷在地化的過程,衍生「出古早味海綿蛋糕」,質地比長崎蛋糕更為蓬鬆。古早味蛋糕甚至又逆向輸出回日本,被稱作「台灣風カステラ」,也曾經在韓國造成流行。

而坊間常見「蜂蜜蛋糕」或「長崎蜂蜜蛋糕」的產品,不少人也認為長崎蛋糕就是蜂蜜蛋糕。事實上,傳統Castella由麵粉、蛋黃、糖(有的店家會再添加麥芽糖)製作,並無蜂蜜。有一說是蛋黃與糖結合烘焙散發出淡淡如蜂蜜般的香氣,而使人誤以為添加了蜂蜜;有的業者也確實為了更馥郁的層次香氣而加入蜂蜜,推出真正的「蜂蜜蛋糕」,或添加可可、抹茶、香草等香料,增添不同的口味選擇。

傳統長崎蛋糕,各家產品在甜度、溼度與口感上雖各有殊異,一般來說,在出爐3~5天後,糖、蜂蜜、食材會逐漸熟成,風味融合臻至溫潤醇美,正是享用的最好時機。如此老派午茶,許久未品嘗的簡單香甜,來一片美味佐茶或咖啡吧!

↑傳統長崎蛋糕在出爐3~5天後,糖、蜂蜜、食材會逐漸熟成,風味融合臻至溫潤醇美。

 

Text/劉書甫
Photo/許家華、南蠻堂

 

延伸閱讀:

【老派常溫點心】檸檬餅 亦甜亦酸的小清新

【老派常溫點心】蛋黃酥,一抹鹹甜傳遞圓滿心意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