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築師界,普立茲克建築獎擁有其不容挑戰的公信力和影響力,也是全球每一位建築師都想攀登的高峰。今年,由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所率領的評審團經過激烈討論之後,欽點由英國建築師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摘下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桂冠。

 

你不能不認識的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

「我們在不同的城市,看到許多隱沒於環境場景中的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建築作品,這些建築是專為每種不同的地景、地貌、人們使用的需求,進行別出心裁的構思與設計;即使他的建築與社區建立了新的聯繫,然而,卻也細膩地宣告了不同個體的存在。」

這是今年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團對於David Alan Chipperfield 多年來聚焦本質的創作所給出的高度評價。我們可以看到David Alan Chipperfield的建築手法微妙地平衡了當代設計原則,同時也融合對當地文化的互動性,靈活運用了不同的在地材料,在複雜的結構中彰顯最基本的建築技術。所以,人們總是可以透過他的建築,感受到自然散發的詩意。

↑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的英國建築師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在全球打造逾百座建築。

提及英國建築師David Alan Chipperfield,也許名聲不如前幾屆獲獎的建築師來得響亮,然而,畢業於金斯頓藝術學院和倫敦建築協會建築學院,擁有扎實學術和實務基礎,並先後在Douglas Stephen、Norman Foster和Richard Rogers事務所工作過,並於1985年自行創業,開設同名建築師事務所。

「優雅、低調、雋永、內斂、經典、工藝、技術」,這些形容詞幾乎涵蓋了David Alan Chipperfield的作品風格,同時,在他的建築中也可見到歐洲的古典主義、英國傳統建築的複雜性和日式典雅建築的細膩性……在現代浪潮裡對於地方風土的理性回望,保持對歷史及傳統文化的敬重之心,David Alan Chipperfield獨特的建築國度也因此迷人而深邃。

↑David Alan Chipperfield作品中有不少古蹟修復案例,義大利威尼斯的Procuratie Vecchie即是其一。

 

新舊兼容,以當代建築語彙復興歷史建築

40餘年以來,David Alan Chipperfield在全球已經打造超過百座建築,作品項目廣泛多元,從公共文化標的建築、學術校園建築、住宅居所到大範圍的城市規劃都有所涉略。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古蹟建築修復的案例。

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一側的Procuratie Vecchie,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座標之一,帶有阿拉伯風情的拱型迴廊,是許多人旅遊必拍的熱門景點。

↑經典的拱型迴廊修復與重整工程採取「以舊修舊」手法,重現Procuratie Vecchie當年的風采。

David Alan Chipperfield在2022年完成了這座地標建築的修復與重整工程,一方面採取「以舊修舊」的手法,重現Procuratie Vecchie當年的風采;另一方面則是重新塑造了Procuratie Vecchie的使用方式,包括頂樓露臺的多功能場域、禮堂和延伸成畫廊的拱門區域,讓封閉已久的經典建築,再次吸引人們的目光,一窺當年威尼斯大公國傲視全球的貿易經濟實力。

↑藉由重新塑造Procuratie Vecchie的使用方式,讓封閉已久的經典建築,再次吸引人們的目光。

來到德國柏林,由David Alan Chipperfield所設計的James-Simon畫廊,這個集結售票處、詢問處、咖啡廳、禮品店、演講廳和特展中心的全新場域,除了肩負起旅客中心的工作任務,同時也串聯起與其相鄰的Kupfergraben運河以及柏林新博物館西南立面,成為博物館島上的全新入門玄關。

↑由David Alan Chipperfield所設計的James-Simon畫廊,為博物館島上的全新入門玄關。

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博物館島,於1830~1930年間由普魯士國王下令按照5位建築師的計劃建造,之後多次進行增建。而作為著名建築師Friedrich August Stüler設計的老博物館建築群延續,David Alan Chipperfield巧妙運用當代白色挑高的長廊,以素雅白色調低調呼應著老建築的共同象徵語彙,遊客也可透過穿透性的長廊,眺望島外柏林城市風光,從建築造型感受博物館典藏文物與當下環境的互動。

↑David Alan Chipperfield巧妙運用當代白色挑高的長廊,以色調低調呼應著老博物館建築群的共同語彙。

城市會隨著時間而不斷演化,坐落其中的歷史建築所承載的文化脈絡何其珍貴,如同2021年普立茲克得主Anne Lacaton、Jean- Philippe Vassal的「不拆除、再利用」主張,David Alan Chipperfield透過理解內化地方的人文精神與設計語言,再引進地域外的建築思想,以自身觀點加入當代需求的功能設計,打造新與舊時代的對話橋梁,為風土建築找到具有生命力的當代價值與復甦力量。

↑透過理解地方的歷史人文精神與傳統設計語言,再引進地域外的建築思想,追尋鄉土與現代和諧共生。

 

Text/Thomas
Photo/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延伸閱讀:

【學建築】建築詩作:阿爾巴羅‧西薩的美學起點

建築大師妹島和世的透明建築!「女性建築師沒有什麼不同,反而會更有特色。」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