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海蝕地形的落差,西薩將波諾瓦餐廳的建築量體鑲嵌於峽灣中,宛若自然地表的延伸。

建築與自然如何共生?關於這個建築界的永恆課題,葡萄牙籍建築大師阿爾巴羅.西薩(Alvaro Siza Vieira)以畢生之作做出極佳詮釋,他於1992年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肯定,並在2012年摘下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終身成就金獅獎。西薩以其極簡優雅的建築語彙與地形緊密地連結,加上對地方、人文與歷史的尊重,其作品不受時代潮流的影響,始終散發著一種宏偉的生命力,深受全球建築人讚譽。

嵌入地景的無框張力

1933年出生,西薩在葡萄牙西北部海港波爾圖(Opato)附近成長,在高等藝術學院研習建築,爾後與他的導師Fernando Távora一起工作,並在1958年之後開始獨立研究。西薩早期作品多位於Matosinhos地區,當時期的作品四平八穩且外觀樸素,但卻隱約可見西薩對於「地方性色彩」的興味。

1967~1977年間,他在連續幾個設計中放入新的元素,此時期的西薩對「場所精神」的表達,已有了初步醞釀。西薩自始至終堅持貫徹他的創作理念,以實際作為來論證建築,其建築結構的比例優美,常讓人難以忽視,但仔細推敲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人造量體卻能融於自然,絲毫不顯突兀,因而被形容為「地域性建築」。

經過了半世紀,西薩代表作之一的「波諾瓦餐廳」(Boa Nova Tea House and Restaurant),至今看來仍讓人驚豔。這棟被譽為「嵌入峽灣的餐廳」於1963年建造,那宛如輕柔置放在峽灣岩盤之上的建築,遠觀像是一枚具有色彩的海邊貝殼,與周圍岩岸連成一氣,像極了自然的一部分。

鄰近「波諾瓦餐廳」的「葡萄牙海濱公共游泳池」(Leça da Palmeira Swimming Pools),同樣為西薩早期的經典作品,1966年竣工以來仍保留了其建築完整性。基地位於大西洋和海岸道路之間,但從道路上幾乎看不見這片建築體,在主建築體和開闊大海之間的泳池,兒童戲水池位於相對靠陸地側,而大人的泳池牆體配合地形的抽象線條,保留了大部分自然岩層其邊緣分布,延伸入海宛如一體,顯示了西薩對自然環境的崇敬。

↑葡萄牙海濱公共游泳池與大西洋岸被岩體圍繞的天然水池融合,完美結合地景與建築。

隱蔽樹林的低調優雅

1995年,西薩在他的故鄉葡萄牙波爾圖完成了「波爾圖建築學院」(FAUP-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t Oporto University),這一系列建築群坐落在杜羅河口的東北邊高地上,西薩沿著外圍道路,以半圓拱連接兩棟長方形體的大樓,在建築北面做了類似圍牆的屏障,特意隔絕高速公路支道的喧囂和紛雜的景觀。另外,他在西側整齊並列了4棟樓,從杜羅河對岸即可一覽無遺,讓學院略帶神祕感地隱身在樹林間。

同樣位在波爾圖的「塞拉維斯當代美術館」,由於美術館位於塞拉維斯公園內,坐落在18公頃的遼闊綠地之間。西薩為了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刻意將館區地點選在公園中無高大樹木之處,且順應植被的生長方向建造,利用純淨潔白色調的外觀以及大片落地窗,消弭館區內外分際,完成了和諧共生之作。

↑塞拉維斯當代美術館被當地人稱為「花園中的房子」,室內巧妙開窗,如畫框般展示自然景色。

走出框架的開闊視野

到了高齡之際,西薩這位建築頑童仍醉心創作,而他的作品也遍及遠東之外。在中國江蘇淮安的「實聯化工水上大樓」、西薩刻意使建物與周圍工業環境脫開,用純白的流線建築體隱喻「流動」意象,使建築優雅跳脫惡劣的工業環境,為後方大片的廠房風景下了一個休止符號,遠觀猶如一幅寧靜的畫作。

↑實聯化工水上大樓的純白流線建築體,遠觀猶如地表上的一幅寧靜畫作。(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提供)

2015年正式開幕的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館,西薩則是回歸於地景鑲嵌。他依循著地勢建造的清水混凝土量體,架構出逐層開闊的場域,卻又讓建築低調隱入邊坡;而在內部,不同於表象的素樸,卻應用了弧形、水池、樓梯、連續落地窗等,遊走在建築中,特別能感受到戲劇性的張力。

↑西薩來台實地考察後完成的台豐高爾夫球場西薩會館,以多面向貫徹地景建築的思維。(台豐高爾夫球場提供)

西薩十分享受不同的文化和刺激,他有句名言:「建築師是無專業的專業人員。」意思是,建築師必須整合各種專業,並保持非專業化的綜合能力,不受具體的知識所限制,才能打開廣闊的視野,看見他人所忽略的,也因此,西薩的建築語彙始終散發簡潔、寧靜的靈光,引人入勝。

 

Text/FunnyLi
Photo/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台豐高爾夫球場、Fernando Guerra–ULTIMAS REPORTAGENS | FG+SG、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學建築】建築師自宅開箱 空間是個人的延伸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