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台灣老派的常溫點心,鳳梨酥肯定是不少人心中第一個浮現的甜蜜。

鳳梨酥低調隱身在常民生活裡,然而一旦有贈禮的需求或跨洋進行國民外交的時機,它經常是伴手禮首選。佐茶佐咖啡的點心選擇何其多,隨著人與場合的組合轉著、思量著,但有些時刻,你就是知道能適時地交給那塊普通而令人放心的鳳梨酥。

關於鳳梨酥那些必要的尺度與講究

爵士樂裡有所謂的「標準曲(Standards)」,取材自民謠旋律或百老匯歌曲,由歷代不同樂手詮釋出一個又一個的版本,使之淵遠流傳,大家耳熟能詳。標準曲令人那麼熟悉,又總會出現驚喜。是以,演奏標準曲能取悅聽眾,又展現樂手的個人風格與即興趣味。

鳳梨酥就像標準曲,作餅的鮮有不把它當作基本功,它既是大家共通的味覺語言,各家各派又有自己的風味密碼,同中求異。

鳳梨酥的必要之一,在其尺度。

長方體或四方體為標準型,成型簡單毫無裝飾,不耍花樣不囉嗦,三兩口便吃完。擔任午茶點心不說,平時放一塊在包裡,既不占空間,又能備不時之需。嘴饞吃一塊,無傷大雅;太餓了吃一塊止饑,又不至於多搶了正餐的胃。遇見同事友人順手拿給對方分享,像掌中含著小費遞過去,小小的心意,卻可能造就他人一天的快樂。

↑熱帶產物土鳳梨自日本時代大量生產,也衍生出折衷主義的美味鳳梨酥。

鳳梨酥的必要之二,在其酥皮與內餡的講究。

最早的傳統鳳梨酥內餡,一般混合了冬瓜與鳳梨為餡料。今日我們說的「土鳳梨」,自日治時代開始在台大量生產,並加工為鳳梨罐頭外銷,直至1970年代,因罐頭產業逐漸轉往東南亞其他地區造成外銷量萎縮,在大量鳳梨滯銷的情況下,有業者開始運用鳳梨加工製成漢餅餡料。不過,因當時的鳳梨製作成內餡後纖維較粗、酸度過高,在幾經改良後,選用了口感綿密細緻的冬瓜,搭配鳳梨並加入糖、麥芽製作,成就多數人印象中香甜可口的鳳梨酥內餡風味。此外,餅皮也由初期採用的豬油,改入奶油、奶粉、或起司粉等西式配方。

作家洪愛珠描述鳳梨酥是本島產物與西洋靈感的混血發明,土生土長卻風格洋派,是折衷主義的新產品,形隨機能的現代主義餅。

往後,鳳梨開始往鮮食的方向發展,因著「台農」的品種改良,變得便宜又好吃,而出現了純以鳳梨餡製作的「土鳳梨酥」,滋味酸甜,吃得到纖維,也有特別強調以金鑽鳳梨製作的「金鑽鳳梨酥」。

產品祭出,門派四起,不同的鳳梨酥也各自有了擁護者──有人獨愛土鳳梨酥的酸甜與口感,有人就是偏好以冬瓜餡為主的傳統鳳梨酥;有人重酥皮大於內餡,有人重內餡甚於外皮;酥皮是硬脆或酥鬆,奶味之輕重;內餡甜度,口感是Q是軟,加不加蛋黃;形狀要方的要長的──品頭論足一番,人人有自己心目中的佳作。

↑純以鳳梨餡製作的「土鳳梨酥」,滋味酸甜,內餡吃得到纖維。(圖片出處:如邑堂餅家)

 

我們心中總有一間老鋪子的鳳梨酥

身為台中人,我固定會去買傳統鳳梨酥的餅店,一為「俊美」,二是「聯翔」。兩間餅店都是老台中人的心頭好。外皮上,俊美與聯翔的鳳梨酥皆屬酥鬆型。俊美奶粉味明顯,聯翔則以起司味為主;內餡上,聯翔較俊美的Q黏,並時不時能咬到鳳梨纖維。包裝上,俊美以中國古畫為包裝,特別雅緻。

鳳梨酥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老派點心。它的溫和無個性,令它沒有情境限定,沒有時間限制,日常而隨興,低調,卻永遠有自己的舞臺。

 

Text/劉書甫
Photo/劉書甫、如邑堂餅家、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葉怡蘭專欄】奶茶+咖啡,一杯再一杯

【Comfort Food】來一碗幸福的黑糖薑汁芋圓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