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word
以農業著稱的台灣,「全球在地化」風潮早已悄悄運作多年,除了大家熟知的農產品,原來台灣也有生產不少無花果、羅馬花椰菜、黃金果這些國外常見的食材,大幅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減少碳足跡。

而隨著地產地銷的有機農業型態崛起,更以友善農法的方式,生產出台灣種作、擁有原產地風味的美味食材,提升食材的鮮度與品質,讓國外食材得以在台灣落地生根,豐富你我的餐桌風景。

波特貝勒菇是目前所知個頭最大的食用蕈類,長得像是洋菇的放大版,又稱波特菇、龍葵菇或皇帝菇,其名稱是從英文Portobella Mushroom音譯而來。原產於歐洲和北美一帶,近幾年才漸漸引進台灣種植,本地栽培出來的波特菇,與進口相較而言體型較小,不過同樣有滋有味,簡單煎烤就好吃到不行!

波特菇成熟之後,深褐色蕈傘會散發類似巧克力及堅果般的香氣,肉質厚實、鮮美多汁,近幾年研究更發現,波特貝勒菇的營養成分有助於降低血醣、抑制脂肪吸收,因此是一種兼具健康的美味食材,擁有「蔬食界肉排」的美稱。

材料:
波特貝勒菇    3朵
豬梅花絞肉    400公克
洋蔥    1/2個
橄欖油    2大匙
鹽    適量
黑胡椒    適量
馬茲瑞拉起司絲    30公克
麵粉    少許

作法:
1. 波特菇洗淨後,去除菇柄備用。
2. 洋蔥切末後,放入油鍋中用橄欖油炒成透明焦黃色,取出放涼備用。
3. 將放涼的洋蔥倒入豬絞肉中,加入少許橄欖油、鹽、胡椒,依同一個方向攪拌成帶黏性的肉團。
4. 取出1/3的肉團,在手掌之間摔打成肉餅狀,每個約包入10公克馬茲瑞拉起司絲後,封口揉成圓球,再略為摔打成光滑圓球狀。
5. 菇傘那面撒上少許麵粉,鑲入打好的肉球,依續處理好所有的肉球。
6. 波特菇鑲肉泥那一面放入燒熱的平底油鍋中,將肉球表面煎至焦黃定型,再翻面以菇為底的方式放在烤盤上,以預熱200°C的烤箱、烤約20分鐘,即可取出盛盤。

Tips:
1. 絞肉裡拌入洋蔥碎能夠增加風味與甜度,也能增加水分,大多數的作法是加入生洋蔥碎,但若是把洋蔥炒至斷生後再和入肉泥裡,能讓肉丸子吃起來更加香甜多汁,口感也會更軟,如果喜歡清脆一點的口感,也能拌入切末的西洋芹,香氣更豐富。
2. 絞肉可以買現成的粗絞肉,較能吃到肉的口感。如果想要香氣更濃的話,將一半的豬絞肉換成牛絞肉,做出來的鑲肉丸香氣及口感會更好,不妨試試。

 

Text/米兒、DeerMe
Photo/米兒

 

延伸閱讀:

【Glocalization】台魂法菜 全球在地化的美食潮流

【Glocalization】米其林在台灣 美食圈的在地復興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