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朱俞君

宅即变空間微整型設計總監,擅長收納規劃的室內空間設計師,追求風格與美感,更重視健康、舒適、環保。注重空間的動線與材質的運用,透過收納的概念,讓空間有留白的餘裕,多一份從容的心情。著有《一輩子的家!這樣裝修最簡單》、《一開始就不用收!家的最後一次空間收納課》、《每個家,都該有主人的樣子》等書。FB:朱俞君 愛上收納

 

在短短4年內換屋7次,是空間設計師朱俞君令人津津樂道之事。結婚生子後,她沒因此而換到更大的房子,反而40坪換到15坪的小屋,並從中體會到,裝修與搬家,其實是人生與物件的重整,也是改變生活的最佳契機。

打破自我,設計風格更多元

朱俞君表示,她之所以醉心於收納,主要的轉折點在於走入家庭後,尤其是有了孩子後的生活,更讓她起心動念專注於收納上。

朱俞君笑說,單身、甚至結婚後,其實滿沉醉在忙碌散亂後再次重整的快感,那是一種破壞後重新建立的新秩序!直到孩子出生後,尿布奶瓶等加入戰局的生活,讓原本的時間與空間都變得窘迫凌亂,不僅感受到生活的失序感,也無暇再去重新整理。於是,她開始正視「收納」這件事,之後也將收納的概念實踐在公司管理、孩子教養及人生規劃上。

↑朱俞君曾經居住的15坪小家,捨棄客廳、在重點處設櫃,營造充裕收納量。

「收納是演化與自救的過程。」一向對自我風格相當堅持的朱俞君說,婚後的第一個家完全是飯店,空間寬敞療癒、充滿禪風意境,是她鍾情的居家風格。然而當生活起了變化後,她開始學習打破自我,改變自己去反映所處的時局,這樣的變化也讓她的設計風格更加多元。

在換屋過程裡,朱俞君曾多次租屋而居,從中嘗試不同風格的居家布置,實驗出風格會隨喜好而改變,生活習慣才是重點!這也才發現自己不是只愛日式禪風,北歐風、鄉村風等也能輕鬆駕馭並享受其中。在朱俞君決定購買新屋時,適逢房價高漲,為了避免房貸過重,於是買下15坪的小房子,這個新家也成為她將收納術發揮到極致的最佳範本。

↑從大房換到小家,朱俞君真正體悟到自身的物品數量與生活所需,其實皆有定量。

黃金法則捨棄、分類、歸位 

從大房換到小家,朱俞君真正體悟到自身的物品數量與生活所需,其實皆有定量。「收納有所謂的黃金法則:捨棄、分類、歸位。」她說,一開始的捨棄很重要,很多人做不好收納,大都是卡在這裡,而捨棄卻是收納成功最主要的關鍵。

「我的捨棄並非直接的丟棄,而是尋找能承接物品的對象,物盡其用、也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朱俞君說,捨棄用不到的物品,再將所需的品項做好分類及收納,每次使用後只要歸位,就能讓家井然有序。

↑(左)廚房的常用小物最多,可在抽屜櫃中放置規格統一的小物收納盒,有效解決廚房散亂問題。(右)下拉式的碗盤烘乾機,既可讓檯面清爽不雜亂,又方便隨時取用。

分類的目的是為了「物歸其位」,於是她採用櫃子分類法,以衣物來說,她把家中衣櫥設計成3等份、共12格的櫃子,家中3個成員各自有4格櫃子,清楚分類擺放的衣物。朱俞君說,兒子在3歲時就知道各類衣物的擺放位置,會自己去拿取,也知道洗好後歸位時要放在哪一格。

此外,朱俞君也將工作室的收納管理發揮到極致。工作室一隅,有個偌大的實體廚房,員工烹煮後會自動將廚具清洗並歸位,廚房經常使用但仍如樣品屋般整潔且井井有條。

「當我將原本散亂不規則的品項,一一收納成整齊規格化後,真的有怦然心動的感覺,過程非常舒壓與療癒。」她說,3大黃金法則一旦建立,之後的收納就會非常輕鬆,而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零負擔的收納術,你準備好試試看了嗎?

↑同樣的物品,經過妥善分類及擺放,空間立刻多出餘裕。

 

Text/陳秀麗
Photo/葉仁傑、宅即變空間微整型

 

延伸閱讀:

【看人物】李靜敏:以自然為依歸,捕捉風光律動

【看人物】方序中:為自己找空間,只想被喜歡的事物包圍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