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file 李靜敏

僕人建築空間整合負責人,對於大自然的孺慕之情,反應在他的設計觀,在垂直、水平軸線的變化中,散著陽光、空氣、水,間或穿梭著藝術與人文的布局,解放身心靈。相信空間不單單是一個美麗的表象盒子,應該是能被用的,能為身體健康做出貢獻的,能凝聚家人情感的力量。僕人建築空間整合網站:www.abraham.com.tw

 

約莫20年前,台灣正值經濟起飛年代,生活水準普遍獲得提升,促使室內設計風潮興起。台灣設計發展初期,由於本土文化尚未醞釀出自有的脈絡與思維,主流設計仍是學習歐美,著重於使用豪華元素和裝飾性材料來塑造風格。

10年前,台灣經濟發展趨於平緩,不少設計師省思,並看見屬於台灣的文化特色,期盼打造出適合亞熱帶東方國家的生活空間。當人們開始意識自身文化的重要性,並懂得將視線投向窗外,欣賞環境周遭的美好,室內設計就不再囿於四堵牆壁,而是漸漸滲透到戶外。

隨著都市發展,住宅坪數受到限制,而大家庭比例漸為減少,小家庭、頂客族、單身貴族比例增多,再加上越來越多在家工作的創業者,生活型態的改變,使得空間細節越來越受重視。當今室內設計談論「風格」,不再侷限於表象的裝潢,而是指個人特質的延伸。當自由價值被彰顯,人的心靈渴望解放,空間也就被打開了。

談論風與景的設計,不管元素是透過設計招攬進來,或是自然而然從外界滲入,「格局」是左右整體設計的重要關鍵;而如何轉化結構框架的侷限,使成為室內重新與大自然重新發生關係,例如缺乏室外空間的房子,如何利用內退創造出停駐自然的陽臺;缺乏綠色的住宅環境,如何利用植披打造垂直景觀;甚至採光不足的起居間,又如何利用無隔間設計來破除狹隘與陰暗……尋求突破限制的方法,化缺點為優點,這就是設計存在的意義。

如何創造出滿足心靈的空間?我認為是想法決定了設計,而一切設計都反應了人的價值觀。譬如像安藤忠雄這樣一位建築師,他像一位修行者,把自己的心靈投射在建築上,使建築不被理性機能的邏輯綑綁,在滿足特定使用者的需求之後,還豐盈了遊走其中的五感經驗,使建築成為引導通達心靈的道路。

當設計者懂得將「善」的力量放進空間,或是將呵護土地的觀念套用在建築上,他所思索的課題就不再只是研究風向、緯度、光線、氣溫、雨季等,而是更懂得換位思考。他眼中所見的材料不只是材料,樹木、泥土、岩石如何變成梁柱、磚瓦或踏階,設計成了將一種生命轉換為另一種生命的方法,於是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就減少了,所有一切回歸到本質面,人也就不再被繁複的修飾所束縛。

當設計思維越寬廣,深透得也就更加細膩;當居住者不再只是獨善其身,也懂得在乎一個路人的感受,他就是把「善」的力量釋放出來,於是空間就會發生影響力,一點一滴改變世界。

(本專欄原載於《居心誌》第7期 家 / 風與景)

 

Text/李靜敏
Photo/YiChing Juan、李靜敏

 

延伸閱讀:

【看人物】方序中:為自己找空間,只想被喜歡的事物包圍

【看人物】凱蒂老師:全力以赴,也別忘了給心留一點空間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