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新冠疫情三級警戒4度延期,病毒無情,我們除落實防疫衛生習慣,透過運動和正確飲食來增強個人免疫力,更是對抗病毒、確保健康的不二法門。

羊肉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1、B2、E、鐵、鈣等營養素,並且富含年長者容易缺乏的維生素B12,脂肪與膽固醇含量也低於豬肉與牛肉。而以中醫觀點來說看,羊肉味甘不膩、性溫不燥,是很好的養生食材。

炎夏溫補,就靠羊肉這一味去溼暖胃

不過,今年入夏頻飆高溫,還能補嗎?盛夏養生,不妨借鏡中國已有2千年歷史的「伏羊節」,江蘇一帶的人們,從漢代起即有每年入伏之際(夏至後第30天,開始進入一年最熱時期)吃羊肉、喝羊湯的食俗,相信可以藉此驅除體內寒毒、增進身體健康,當地甚至流傳「伏羊一碗湯、不勞神醫開藥方」的俗諺,而這「入伏吃伏羊」的傳統也代代相傳至今。

人們居家防疫期間難免狂吹冷氣、喝冷飲消暑,卻也容易使脾胃受寒、溼氣淤積,此時若適量食用羊肉,正好去溼暖胃、驅散積熱,尤其手腳冰冷以及有呼吸道、腸胃道及婦科問題的人,對平衡身體狀態有不錯的效果。

國產優質羊肉,認明產銷履歷有保障

今年受COVID-19疫情衝擊改變消費模式,加上美豬傾銷的衝擊,對於國產肉品消費的需求日增,許多國內養羊業者積極投入於品牌經營,國產羊在銷量上有明顯的成長,目前以彰化、雲林、台南、台東、屏東等縣市為肉羊主要產地。

翻開台灣養羊畜牧史,土生土長的肉用黑山羊可溯源至300年前,隨移民從大陸華南地區而來,近代因其體型小、生長緩慢,商業價值低落而逐漸消失;現在台灣肉用山羊品種,以原產於英國的「努比亞山羊」和原產於南非的「波爾山羊」為大宗。2014和2015年則分別新增了以台灣黑山羊、努比亞配種而得的「吉安山羊」,以及台灣黑山羊、努比亞與波爾配種而得的「墾丁山羊」,成為優質美味國產羊肉的生力軍。

↑撒能山羊原產地在瑞士,是台灣主要的乳用山羊,也是帶骨羊肉料理的食材。

國產羊肉的品質把關,在中華民國養羊協會的努力下有了成果,民眾消費時只要認明「FGM(Fresh Goat Meat)國產羊肉標章」,即代表該餐廳或肉舖販售的羊肉是經合法屠宰,且當日限時低溫配送到店的國產羊肉,符合產銷履歷規範,層層嚴謹把關,讓消費者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民眾消費時認明FGM國產羊肉標章(圖左上),就能吃得安心又健康。

不必重調味,本土羊肉料理方式多變

然而,許多台灣人卻對羊肉聞之色變,「羶味重」、「肉質老硬」是一般的刻板印象,如果你對羊肉料理也有類似的不好經驗,那麼極可能吃到的是進口劣質品(淘汰之老綿羊或未閹割之野山羊的冷凍屠體)。其實,當日現宰、不經冷凍的國產羊肉,肉質鮮紅腴嫩、味甜無羶,對識味老饕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人間美味。

不同的羊肉部位各有風味口感,也有適合的烹調方式。羊背肉帶有肋骨,又稱排骨肉,帶骨燒烤風味更添香潤。羊肩肉脛腱較多,適合切片燒烤或切塊燜煮;羊腰肉是指不帶肋骨的背部,精肉較多,可大塊燒烤或切成薄片嫩煎;精實少脂肪的羊腿肉則可連骨燒烤、煮燜,或片下肉之後川燙。

無論選擇羊肉哪一個部位,想在夏季以羊肉養生,建議用清淡的調味,不需要添加過多中藥滋補,選擇涮、烤、煮的方式烹調,夏天也能是大啖羊肉的好時節!

↑不同的羊肉部位各有風味口感,以適合的烹調方式吃出美味。

 

Text/邱俊智
Photo/邱俊智、張世平、中華民國養羊協會、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好食材】台灣豬有身分證 肉鮮味美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