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7 月 6, 2024 | 樂
為什麼我們會對擁有某些特質的空間產生「好感」?連續第2年舉辦的好感空間展(7/4~7/7),以「100種提升質感的空間元素」為主題,嘗試為這個設計之問解題,從生活 × 空間的角度探討材料與生活中的連結,在體驗好感空間的同時,觸發訪客思考如何勾勒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杜祖業:「從好感空間展的經驗,看見實體平台仍具有高度的混合價值,跨界串聯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將不同領域、不同文化和不同觀點聚集,進行交流和合作,產生出更豐富和創新的結果。」...
by editor | 6 月 19, 2024 | 行, 樂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by editor | 6 月 6, 2024 | 食, 樂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早前,因書作《日日三餐,早 ‧ 午 ‧ 晚》出書緣故(2018年出版),開始接受媒體針對此主題來家拍攝採訪。有趣的是,過程中除了談烹調、菜色與日常四季餐桌之樂外,另一引發高度興趣話題,當非我的廚房收納莫屬。...
by editor | 5 月 21, 2024 | 看人物, 樂
金磊從不預設結果,一步步順著心意做喜歡的事,他是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20餘年來持續拜訪東加、多明尼克、巴哈馬、挪威、日本等海洋拍攝鯨豚。曾榮獲英國自然史博物館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民眾票選大獎、法國PX3攝影大賽金牌 、美國IPA國際攝影獎等國際獎項,2021年出版攝影作品集《鯨豚記》。 被機緣的浪推向黑潮,踏上拍鯨之旅 很敞開、全然地接受每個偶然,是金磊的信念。他說,現在就只想做好兩件事,一是拍鯨豚、二是與各種海洋保育或環境NGO組織合作。與其說鯨豚攝影是職業,更像他的生活方式。...
by editor | 5 月 16, 2024 | 行, 樂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by editor | 5 月 7, 2024 | 食, 樂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回想起來,從來自認自嘆沒有綠手指,加之工作忙碌且還旅行頻頻、無暇多費心思照看的我,自1996年入居此刻住處、擁有可種植物的陽臺與花檯至今,此間悲喜恩怨情緣,真真足以交織成一段累牘罄竹難書的長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