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銘傳藝術中心館長、以及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理事長。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偏鄉實構築服務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積極推動城市美學運動。

 

走過百年的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英譯Venice Biennale),1895年至今每年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展覽,被譽為「藝術界的奧林匹克」。入夏之際,筆者有幸應邀前往威尼斯擔任藝術家的共同策展人,欣賞了無與倫比的精采作品,也會見了不少當代傑出藝術家,在此跟各位讀者分享一下這次前往威尼斯進行策展活動時的一些花絮故事及精采現場。

 

藝術家與觀者,我們都是孤獨的個體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著名的軍火庫(Arsenale)展覽場地中,本人最喜歡的其中一件作品是布雷特‧格雷厄姆(Brett Graham)的雕塑《Wastelands》(荒地),看到這件作品就直覺聯想到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或是《神隱少女》裡的一些裝置片段。這件藝術實踐是為了延伸其文化中獨特的毛利(Maori)視覺語言,擴大與全球原住民議題的聯繫。

在毛利文化中的儲藏室「帕塔卡(Pataka)」是一種架在柱子上的高架建築,傳統上毛利人用來儲存食物和寶物,通常橫梁上有特別華麗的雕刻,象徵著部落社群的財富和威望。而這件雕塑《Wastelands》將一個「帕塔卡」置於輪子上,暗示了移動性、暫時性和與家鄉的分離。藝術家在他的帕塔卡上覆蓋了鰻魚,這既是對食物來源的引用,也是對於所屬的Talnui自然世界的尊敬。

↑《Wastelands》雕塑延伸其文化中獨特的毛利視覺語言。

另外一件我自己非常喜歡的作品則是阿根廷國家館的空間,由策展人Sofia Dourron與藝術家Luciana Lamothe策畫的《Ojala se derrumben las puertas》裝置,整個空間的設計是規畫成一區區具有包圍性且呈現出可居住的空間感。如果不看解說,可能完全不會聯想到這整間空間的主旨,其實是在討論解構霸權的建構系統,同時也在暗示了另一種與周圍物質世界連結的關係與方式。與此同時,為保持作品形態所必需的切割、連接、組裝和彎曲,藝術家進行了一系列的「傷口」縫合,值得慢慢欣賞與品味藝術家所想表達的深意。

↑《Ojala se derrumben las puertas》裝置旨在討論解構霸權的建構系統。

本屆雙年展主題訂定為「Foreigners Everywhere」(處處是外人),將重點聚焦於外國人、移民、僑民、難民等議題,也因此每位策展人和藝術家都多少試圖透過藝術品表達對於這個主題的想法,賦予每件作品濃厚的文化特色,格外精采且發人深省。今年堂堂邁入第60屆的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展期一路從4月20日開放到11月24日,推薦專程安排前來參觀。

↑本屆雙年展主題重點聚焦於外國人、移民、僑民、難民等議題。

 

水淹威尼斯,極端氣候正在真實上演

這次在威尼斯城市中行走,剛好碰到了威尼斯發布極端氣候警示的手機提醒,看了警訊再看著天空飄著毛毛細雨,當時並沒有引以為戒,而連續兩天的雨水也只是讓人感覺挺有詩意,但第二天晚上從餐廳走出來時,赫然發現水已經淹到小腿肚,才驚覺所謂的極端氣候並非是指從上而下、而是從下而上的水淹威尼斯,不禁感嘆威尼斯某些區域的低窪狀況很令人無奈,這座千年古城正在面對地球暖化、地層下陷、淹水等諸多挑戰,也難怪聯合國將威尼斯列為瀕危世界遺產。

這一次前往威尼斯,是受藝術家Wuhua邀約共同策展,而WuHua推出名為《Homeland》(家園)的作品,正是在對應著整個地球暖化冰山融化的問題,以水都為出發點在運河上進行「行動藝術」,再設點於威尼斯著名的一座花園中進行展出,之後也會在不同城市進行巡迴展覽,繼續這場有意義的「行動藝術」。

↑參展藝術家WuHua於威尼斯美術學院的講座分享,對應著地球暖化問題。

筆者特地帶著8位銘傳建築系學生一起進行實構築實踐,挑戰不用釘子而是用童軍繩的概念進行綑綁的結構,再將藝術家用紗布一片片縫合的藝術裝置結合,並在威尼斯不同的場域變形展出。在當地展出時面臨極端氣候的挑戰,陪著藝術家淋雨飛奔至展出場地,看著這件作品因雨水而膨脹,隔天經太陽曝晒後產生的種種變化,且周邊觀者總是熱情地給予各種反饋,讓人感受威尼斯藝術之都的藝術氣息之濃厚,以及對於藝術品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喜愛。

↑銘傳建築學生的異國實構築挑戰,挑戰用童軍繩的概念進行綑綁的結構。

 

走逛威尼斯,私心票選最佳運動城市

威尼斯有很多歷史悠久的甜點店,例如最古老的甜點店Pasticceria Rizzardini就從1742年開始營業,位置在最受歡迎的聖保羅區,遊客絡繹不絕;或是成立於1886年的 Pasticceria Tonolo與其令人留連忘返的正宗提拉米蘇,滿是奶酒味,口感香濃滑順。但這回要介紹的主角並非威尼斯著名的甜點店,而是當地甜點本身的迷人存在。

近幾年每次造訪威尼斯,最想念的是台灣大城市裡隨處都見得到的計程車,因為在威尼斯如果不搭水上交通工具,就只能努力地在橋梁和陸地之間行走,也因此只要途經咖啡廳或甜點店,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買杯卡布奇諾或是甜點,獎勵一下快走不動的雙腿。跟著義大利人一樣站著喝杯義式咖啡,享用著剛出爐的鬆軟溫熱的可頌,咬一口裡面是滿滿的巧克力醬汁,這些都是在穿梭在威尼斯大小巷弄裡尋找咖啡廳或甜點鋪的樂趣。

↑在威尼斯途經咖啡廳或甜點店記得買杯卡布奇諾或是甜點,小歇片刻。

別擔心熱量超標,基本上每天參觀著不同的藝術品、參觀著建築空間、吃著街邊小吃,每日步行都是上萬步起跳,一場純粹的威尼斯藝術與建築欣賞之旅,令人心滿意足。(延伸閱讀: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身為Scarpa迷的建築探訪

 

Text/李芝瑜
Photo/李芝瑜、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

【李芝瑜專欄】必看!2024夏日CHILL逛展

【看展覽】2024好感空間展帶路 探索空間中更多可能


你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