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2 月 4, 2025 | 行, 居
Foreword 生活飲食作家韓良憶在〈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裡曾寫道:「我每到異鄉,抵達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向當地人打聽市場在何處。我喜歡逛市場,特別是傳統市場。」市場,承載著豐厚庶民文化與溫暖人情,展現特有的地方風土與味覺記憶。 新竹波光市集位於南寮漁港,結合了海岸風光、市集文化與藝術創意,是當地近年來最具話題性的文創景點之一,為風城帶來一處融合歷史記憶、地方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嶄新場域。 流動線條勾勒水岸風情,開放空間融入自然律動...
by editor | 1 月 20, 2025 | 看人物, 居, 最受歡迎文章
Profile 林友寒 旅德建築師,東海建築學系畢業,在美國哈佛GSD MArchII 完成學業後,便投身國際知名建築師彼得‧威爾森(Peter Wilson)門下5年。於2003年偕同兩位德國建築師MARTIN BEHET、ROLAND BONDZIO在德國開業「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建築師事務所。2012擔任「第13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參展建築師,作品多在尋求現代建築在不同地域文化所呈現的自明性。 ...
by editor | 1 月 17, 2025 | 居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變化,智慧宅(Smart Home)正逐步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石。在高齡化社會與後疫情時代的雙重影響下,智慧宅不僅提升居住便利性,更肩負解決人力短缺與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角色。 智慧宅的核心技術與應用 智慧宅是指家庭中的建築自動化,核心在於透過整合性科技,滿足住戶對安全、便利與永續的需求。其主要技術應用包括智慧感測、自動化管理與能源優化,包括煙霧偵測、環境感測器等設備,不僅能即時偵測火災或瓦斯洩漏,還能監控空氣品質與溫溼度,提供健康的居住體驗。...
by editor | 1 月 9, 2025 | 居
Foreword 台灣的多元文化來自於歷史的記憶,多樣性的外來文化與台灣在地融合,成就了別具魅力的樣貌。其中,日本明治時期的建築在台灣落地,是目前保留最多的建築群,這個時代的建築美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台灣的建築與設計,也成為許多後來建築師的美學養分。 台灣在日本時代的明治風流建築,不僅有氣勢恢弘的紅磚白石西方歷史主義建築,還有靜謐優雅、歲月悠長的和風建築。其中,以黑瓦木構為主的日式平房(日式宿舍),和靜清雅且靜靜散發歲月悠長光影,更是台灣和風建築中數量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類型。 日式宿舍的空間布局與功能...
by editor | 12 月 23, 2024 | 居
About葉怡蘭 飲食旅遊生活作家,經營《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寫作與研究領域橫跨飲食文化、食材、茶、酒、旅行與生活美學。著有《日日物事》《日日三餐,早‧午‧晚》《紅茶經》《家的模樣》《食‧本味》《隱居‧在旅館》……等共十八本書,並發行簡體中文與韓文版。於2021年開設線上課程《葉怡蘭的生活美學課》。 長年醉心日本茶道美學,茶聖千利休訓示弟子的〈利休七則〉是我努力信守、時時咀嚼屢覺有觸發有新得的人生與生活守則: 「茶應沏得適口合宜。 好好添炭煮水。 鮮花要插得宛如在原野中綻放。...
by editor | 12 月 17, 2024 | 看人物, 居
Profile Foreword 在台灣,曾經有許多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由職人手作。然而,隨著時代變遷,這些日用品幾乎都可以用機械取代人工,卻仍有極少數的老師傅,堅持以匠人的態度,持續製作著仍然保有溫潤手感、卻可能並不怎麼起眼的「小東西」。造訪這些隱身在台灣各地的職人,分享他們的堅持與手藝,看見台灣最美的風景。 鐘元興木桶是新北三峽的百年老字號,在台灣的工藝歷史長河中,一家小小的作坊,如何在時光的洗禮中,不斷打磨出能與自然共鳴的手工木作,而其中的靈魂人物,正是人稱「木桶哥」的張鐘祺。 竹器轉型木桶,張鐘祺的執著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