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2024好感空間展帶路 探索空間中更多可能

【看展覽】2024好感空間展帶路 探索空間中更多可能

  為什麼我們會對擁有某些特質的空間產生「好感」?連續第2年舉辦的好感空間展(7/4~7/7),以「100種提升質感的空間元素」為主題,嘗試為這個設計之問解題,從生活 × 空間的角度探討材料與生活中的連結,在體驗好感空間的同時,觸發訪客思考如何勾勒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   杜祖業:「從好感空間展的經驗,看見實體平台仍具有高度的混合價值,跨界串聯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將不同領域、不同文化和不同觀點聚集,進行交流和合作,產生出更豐富和創新的結果。」...
【小書房】建築之所以為建築

【小書房】建築之所以為建築

Foreword 人類最初的建築是什麼?日本和洋併置式的住宅樣式是怎麼產生的?建築頑童藤森照信走遍世界建築遺址,博覽東西方建築群,遍訪職人匠師與建築家,經歷各樣建築創作之後,在《建築為何是這樣:藤森照信建築史的解題》書中,以其獨特的觀察、考證與觀點,對東西建築展開無盡提問,逐步帶領讀者深入思考「建築是什麼」,發現「人類與建築」的關係,且獨特「藤森流」文筆的解說深入淺出、幽默詼諧, 即使是一般讀者,也可作為理解建築的入門書。   建築之所以為建築, 地面生成建築物的實在感,使得建築成為建築。...
【識冠德】2024冠德建築沙龍講座: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

【識冠德】2024冠德建築沙龍講座: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

隨著科技演進、氣候變遷、疫情止息與戰亂頻仍,人們的價值觀與建築的關係皆隨著生存環境的衝擊持續變化,建築人勢必以日益多元的角色及觀點重新詮釋、定義及適應嶄新局面。 今年冠德建築沙龍講座延續去年重譯的主題,以「建築的重譯:重新定義建築空間元素」為旨,由銘傳大學藝術中心館長李芝瑜與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陳彥伶擔任共同主持人,邀請跨足建築業界與學界的5位建築相關學會及協會理事長,期待藉由對話拓展角度與價值觀。   台灣建築界領袖齊聚對談,開啟新思維之門 與談嘉賓包括台灣建築學會理事長曾光宗、美國建築師協會台北分會(AIA...
【李芝瑜專欄】循著建築蹤跡,走趟基隆一日遊

【李芝瑜專欄】循著建築蹤跡,走趟基隆一日遊

About李芝瑜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建築/藝術雙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建築碩士、交通大學建築博士,曾擔任銘傳建築系系主任,目前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副院長暨建築系副教授、VR整合研究中心負責人、藝術中心館長。 研究領域橫跨建築、數位理論與設計,並將虛擬實境與偏鄉實構築進行虛實整合。除受邀擔任美國建築大師獎國際評審(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AMP)、Opal Award國際評審外,亦任全球建築活動Open House Taipei 學術發起人暨總顧問。...
【疫後旅行】李昀蓁:隨性翻開一頁,決定下一次旅行目的地

【疫後旅行】李昀蓁:隨性翻開一頁,決定下一次旅行目的地

  Foreword 隨著人們逐漸學會與大疫共存,該是時候重新邁向一段精采的旅程,而這一次,眾人最先想要前往的已不再是過往的「此生必去清單」,反而變成了讓你魂縈夢牽、那個熟悉得如同第二故鄉的他鄉異國……在出發之前,且讓我們來看看各界旅遊達人心中掛念的那座城市及曾經的那趟旅程,不遠的未來,在相同的漫遊脈絡下,也許你我可以試著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