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editor | 2 月 7, 2025 | 愛閱讀, 樂
在節奏緊湊、資訊爆炸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習慣以快速的方式消化情緒,卻往往忽略內在真正的感受。社群媒體的片段式互動,讓我們習慣即時分享,卻難以深入理解自己。於是,療癒寫作(Therapeutic Writing)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自我照顧方式──不為了創作出優美的文字,而是透過書寫梳理思緒、釋放壓力,與自己展開真誠的對話。 書寫,為內在情緒找到出口...
by editor | 12 月 7, 2022 | 樂
窗,不僅是一棟建築的光源,也是一個介於室內與室外的神祕甬道,打開窗能觀探世界,折射出室內風景,也反映凝望者的內心。看著窗外的景物,其實也在感知你的生活,因而窗景不約而同成為各時代藝術家關心的主題。 窗裡外望的世界風貌獨特框架 對於一扇「窗」的想像,總能引發諸多畫面。中國江南早有將窗當作畫框的概念,藉由花窗引景入室;在西方也多有以窗景為藝術主體的呈現。一片窗,代表畫家的主觀視角,既展現真實的擬像,又表達內心感觸的投射。 窗承載著封閉與自由,熱鬧與孤寂,光明與幽暗,也讓靈感綻放。義大利建築師馬帝歐.佩里柯利(Matteo...
by editor | 10 月 21, 2020 | 看人物
Profile王美雲 醉心於陶藝40餘年。為了尋找自我,曾旅居紐西蘭、深居陽明山風尾,近年落腳雨都。一步步走回人間後,持續以陶土與釉藥為載體,在無我的寧靜與無從預期的變化間,持續探尋同樣沒有絕對的陶藝與人生。 在印度有個說法,40歲是走入森林、修練自己的年齡;修行結束後,有的人會在森林裡繼續修練,有的人會走出來回到人間。王美雲的人生與想法,無巧不巧地印證了這樣的軌跡。 尋找內在平靜,是終生的追求...
by editor | 10 月 12, 2020 | 看人物
Profile王美雲 醉心於陶藝40餘年。為了尋找自我,曾旅居紐西蘭、深居陽明山風尾,近年落腳雨都。一步步走回人間後,持續以陶土與釉藥為載體,在無我的寧靜與無從預期的變化間,持續探尋同樣沒有絕對的陶藝與人生。 面對陶土,王美雲是沉靜而自在的。在廚房隨心烹製美食的雙手,在纖塵不染的工作室裡彷彿有了形塑一座宇宙的魔力。穩穩坐定,隱含水光的陶土在手掌與轉盤間定點,反覆轉動開展延伸,由內而外、自下而上,在幾個呼吸之間終至成型。看似舉重若輕,對她而言也確實毫不費力。 在創作間感受另一個真實的自己...
by editor | 5 月 23, 2019 | 樂
消逝的事物,需要由我們自己好好守護。由三金設計師方序中所策劃的《小花計畫展-查無此人|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今日於當代藝術館開幕,特別邀請到瑪莎擔任音樂總監,林強、娃娃、阿信、茄子蛋、李英宏、家家、HUSH 等音樂人創作歌曲,挖掘生命中的失去。並找來豪華朗機工、明和電機、李霽、王宗欣、吳仲倫等藝術家創作,打造獨一無二的看展經驗,凝聚當代重量級設計、音樂、藝術創作的力量,讓每個走進去的你,都感受到懷念與希望保護珍貴事物的心情。 本次參展的強悍陣容精彩可期;曾以金馬 54、金馬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