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奏緊湊、資訊爆炸的現代生活中,人們習慣以快速的方式消化情緒,卻往往忽略內在真正的感受。社群媒體的片段式互動,讓我們習慣即時分享,卻難以深入理解自己。於是,療癒寫作(Therapeutic Writing)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自我照顧方式──不為了創作出優美的文字,而是透過書寫梳理思緒、釋放壓力,與自己展開真誠的對話。

 

書寫,為內在情緒找到出口

古往今來,無數詩人與小說家曾以自身的創傷和負面情感經驗作為書寫的靈感來源,其作品也成為讀者療癒的媒介。在許多研究中也證實以第一人稱書寫情感與思想或詳述事件經歷等,有助於克服創傷事件與經驗,治療性書寫除了可增進洞察力、自我意識和適應健康,也可在協助診斷上提供治療性和預防性的應用。

海明威曾說過:「寫作其實沒什麼了不起,你只需要坐在打字機前,開始流血就可以了。」這裡說的流血,指的是敞開心房,將心裡的想法書寫出來。然而,除了學校作業或公務報告,鮮少有人願意主動提筆寫作,但若是將書寫作為記錄當下的工具、抒發心情的渠道,甚至是一場提升自身能量的修行,都是很好的開始。

一如《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療癒寫作:啟動靈性的書寫祕密》等經典的作者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所言,「書寫適合任何人,不僅像吃、睡一樣自然,更能通往內心深處,挖掘豐富覺知。」將心靈中腦海裡的想法透過鍵盤或紙筆記錄下來的過程未必總能行雲流水,有時鮮血淋漓,也可能鬱鬱難言或詞不達意,然而只要願意開始嘗試,就是感受文字的力量、走向療癒的第一步。

面對負面的感受絕非易事,無論是傷是痛、是焦慮恐懼或憂鬱煩躁,要找出原因都需要鼓起勇氣面對傷口。書寫的過程近似於對話,將感受化為文字輸出的過程卻需要在貼近情緒與感受後拉開距離、重現細節,真實的想法才藉此獲得釐清、理解與拓展,進而達到自我認識與自我覺察。

 

不設限的創作,走向自我療癒

療癒寫作可以多種形式進行,娜塔莉.高柏發展寫作方法時是利用早晨隨筆,讓個人的思緒、情感、敬意、感受重新進到心裡,且隨著反覆進行產生自我對話的空間。

書寫的媒介不限紙筆,電腦打字、手機紀錄也都未嘗不可。動筆的時間不用長,10分鐘、15分鐘以上都好。《7分鐘豐盛心靈寫作》的作者劉滄碩甚至給了更寬鬆的實現,總之容許一定的彈性。寫什麼都可以,有無主題皆可,邏輯、章法、標點符號都不重要,唯一的規則就是不要「想」、不要事後刪改,而是去感受當下的身心狀態,不受意識的控制與批評,才能與手與身才能有所連結,寫下最直接真實的感受。真的不知道要寫什麼時,也可以一直重複書寫上一段的內容,直到自然而然寫出下一句為止。

書寫的形式甚至不需侷限於文字,亦可融合聲音、圖形、動畫開啟多重感官與多向連結,藉由創作澄淨處境與心境,在反覆察覺、陳述、觀看的過程中,以第三方的位置與過去的自我產生對話。《我手寫我心:一張紙,一支筆,寫出更好的自己》的作者水淼建議,可將寫作視為一場自我探索的遊戲,「讓它探索曾經被我們隱藏的、忽視的、未及深思的思想和情感,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也使別人更好地認識我們。」正視在每個難以忘懷、難以承受的生命場景中留下的創痕,找到屬於自己的安頓良方。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紙筆或鍵盤間記錄內心波動,不受格式、文法限制,單純將當下的情緒傾瀉於字裡行間。療癒寫作未必能給出一個最終的答案,但這種書寫方式不僅能幫助個體覺察與釐清內心世界,亦被研究證實有助於降低焦慮、改善情緒管理,甚至促進心理療癒。在繁忙生活中,靜下心來書寫,或許是重新與自己建立聯繫、尋回內在平衡的一種溫柔途徑。

 

Info

▍療癒寫作入門書單
《心靈寫作:創造你的異想世界》《療癒寫作:啟動靈性的書寫祕密》 作者:娜妲莉.高柏
《7分鐘豐盛心靈寫作》 作者:劉滄碩
《我手寫我心:一張紙,一支筆,寫出更好的自己》 作者:水淼

 

▍台灣療癒寫作課程
《豐盛心靈寫作》
《李屏瑤的成人寫作課,一起學從整理內心到故事文案的書寫術》

 

Text/林蔚秦
Photo/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你也會有興趣